□ Joyce/文
現擠的鮮奶、巴氏奶、滅菌奶……到底喝哪一個更好?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有何差異,這種差異對于消費者又意味著什么?
很多人覺得食物越鮮越好,牛奶也不能例外。由此,他們一邊懷念著多年前現擠現喝的鮮牛奶,一邊感嘆現在的牛奶經過了殺菌程序后缺失了味道與營養。
為什么現在的牛奶不能現擠現喝?這是因為,從擠奶到分銷到消費者手中,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細菌有無數的機會進入牛奶,雖然健康奶牛新產的奶中細菌非常少,但細菌在自然環境中無處不在,包括一些致病菌。對于細菌來說,牛奶算得上“生長的樂園”,在7℃以上,很多細菌就可以快速繁殖。所以,未經熱處理的生奶被細菌污染的危險很大,世界各國的學術界和食品管理機構,都不贊同喝這樣的生奶。這也是牛奶必須要經過殺菌或滅菌處理才能上市銷售的原因。
根據殺菌方法的不同,液態奶可以分為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兩種。巴氏殺菌乳是指僅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制得的液體產品;滅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加熱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制成的液體產品。它們在風味、安全性和營養上存在的差異有多大呢?
決定細菌能否被殺死的兩個關鍵因素是溫度和時間。細菌不是一個物種,而是無數的物種的統稱。一般而言,每一種細菌有最適合生長的條件。在該條件下,細菌會很容易地大量生長。在某些“不利條件”下,比如低溫,細菌只是停止了活動,但是并沒有被殺死,只要等到條件適合,它們就又活躍起來;而在有的“不利條件”下,比如高溫,它們就可能被殺死。不過,細菌的生長習性各不相同,對于這種細菌是難耐的酷熱,對于另一種細菌可能只是剛剛好。
在任何一個“不利”的溫度下,一定時間內死亡的細菌數跟它們的總數成一個確定的比例。比如說,在63℃,有100萬個某種細菌,過了6分鐘,還剩下10萬個,在食品科學上就把這個6分鐘稱為這種細菌在63℃的D值,意思是“在63℃下,殺死90%的該細菌所需的時間是6分鐘”。再過6分鐘,剩下的10萬個細菌依然不能完全死去,還會剩下10%(即1萬個)。如此下去,再過6分鐘,還剩下1000個;又過6分鐘,還剩100個……
實際上,牛奶中不只一種細菌,不過有的細菌沒有什么危害,有的細菌能讓人生病(被稱為“致病細菌”)。理論上說,需要挑選最頑強的致病細菌來作為判定指標。當最不容易殺滅的致病細菌減少到不會危害健康,其他的細菌也就不足為慮了。前面舉例所說的數據,就是傳統的巴斯德殺菌所采用的數字,合格的生鮮奶經過這種殺菌方式,細菌數降到很低。
由于細菌的生存對于溫度非常敏感,可以說溫度上升,它們就更加容易被殺死。體現在數字上,就是前面所說的D值隨溫度升高急劇降低。牛奶的D值在63℃是6分鐘,到了72℃時就變成了3秒。也就是說,同樣把細菌數降低到初始值的10萬分之一,72℃下只需要15秒就夠了。這樣的滅菌條件叫做“高溫快速巴斯德殺菌”,簡稱HTST過程。在HTST流程中,牛奶連續通過加熱器,控制流速使之在72℃的管道中呆夠15秒,再進入冷卻區迅速降溫,然后進行包裝,冷藏。
滅菌乳是指在至少132℃下進行了4?15秒瞬間殺菌處理的牛奶。這種處理方法簡稱為UHT。經過UHT,基本上不可能還有細菌存活。所以,在密封條件下,滅菌乳不用冷藏,也可以保持幾個月甚至更長。但經過UHT處理,牛奶中的蛋白質的破壞程度會大一些。
巴氏奶也是一種“低溫殺菌牛奶”,雖然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經殺死,但還會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這種牛奶從離開生產線,到運輸、銷售、存儲等各個環節,都要求在4℃左右的環境中冷藏,以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躍”起來,因此巴氏奶也叫“冷藏奶”。即使在冷藏條件下,殘存的細菌仍會緩慢生長。所謂巴氏奶的保質期,其實是這些細菌長到某個量之前的時間。目前,巴氏奶基本上只能依靠當地產當地銷,而異地企業基本上無法涉足其生產。從細菌和毒素的角度來說,滅菌乳的安全性確實要高一些。因為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質期長,異地產銷也成為了可能。
在巴氏殺菌條件下,尤其是高溫快速的巴氏殺菌條件下,對于牛奶的風味和維生素的影響比較小。牛奶中還有一些酶,在加熱中這些酶通常會失去活性。有人認為酶失去活性導致了牛奶的營養價值降低。實際上,目前并沒有可靠的依據表明牛奶中的這些酶對人體有“生物活性”。它們是否失活,并不改變牛奶的營養價值。另一方面,這些酶中的一些種類會分解牛奶中的脂肪或者蛋白質,導致牛奶的“變質”。通過加熱使其失活,對于保持牛奶的品質是有利的。
顯然,UHT是更“嚴苛”的加熱條件,它對維生素的破壞相對也會更多。如果要比較營養“誰高誰低”,自然是巴氏奶稍勝一籌。不過,牛奶只是飲食中維生素的來源之一,人們喝牛奶主要是為了獲取其中的蛋白質和鈣,而蛋白質和鈣不會因為UHT 損失,也可以說滅菌奶相對于巴氏奶的營養損失并不大。二者的最大差異其實在于外觀和風味,巴氏殺菌奶基本上保持了殺菌前的乳白和奶味,而UHT則會使奶色相對變暗,而超高溫產生的一定的“焦糊味”也會掩蓋奶本來的風味。
可見,巴氏殺菌乳和滅菌乳從生產條件到風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并不是主導奶制品本身品質的主要原因。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結合自身的需求和條件,如儲藏條件、飲用頻率等,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牛奶產品。
《消費指南》201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