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海琳/文
專家支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酸奶的種類層出不窮,很多人在選購時往往因不了解而猶疑不定。有的消費者認為一些酸奶太黏,有的消費者認為一些酸奶不夠酸,他們又都擔心那些酸奶營養成分會降低、品質不好,那么—— 如何選擇優質的酸奶
影響酸奶濃稠的因素
通常的酸奶是把牛奶發酵而來的。牛奶發酵形成的是“凝固型”酸奶,但這個凝凍比較脆弱,運輸途中受到機械力作用容易變稀,所以通常用慢速攪拌的方法把它變成“攪拌型酸奶”,看起來就是黏稠的液態。如果不加增稠劑的話,酸奶的凝凍強度或者慢速攪拌后的黏稠程度,與原料乳品質、發酵劑菌種及發酵工藝等因素都有關系。
一般來說,原料乳里的蛋白質含量越高,產生的酸奶就越濃稠,而蛋白質少,凝乳就比較脆弱。如果是摻水的原料乳,總干物質含量降低,凝固性就較差。除了蛋白質含量外,形成凝乳還要求蛋白質分子量足夠大。分子越大越完整,形成的膠體結構越牢固,酸奶質地也越濃稠。
如果原料奶里面微生物含量較多甚至超標,細菌分泌的蛋白酶就會把一部分蛋白質分解成小段,使其分子變小而無法凝乳,或者凝凍強度下降。
如果原料乳中含有抗菌素、防腐劑等成分,會嚴重抑制乳酸菌生長,影響發酵凝乳。
另一方面,如果發酵劑活力差,或接種量太少,發酵時間和溫度低于乳酸菌發酵的最適宜時間與溫度,加糖量過大,灌裝容器受污染等,都會使酸奶不能很好地凝固,產品的黏稠度較差。
增稠劑不會影響酸奶的營養
酸奶銷售前要經歷運輸過程,為了避免凝凍垮塌、膠凍出水影響品相,通常要添加增稠劑。即便多年前的凝固型酸奶,也多半添加了淀粉或明膠作為增稠劑。而攪拌型酸奶為了保持黏稠,也會加入一些增稠劑,常用果膠、明膠、改性淀粉等。
此外,在酸奶發酵前還可添加使用產黏發酵劑。這類發酵劑中有特殊的無害微生物,可以產生胞外多糖,屬于“異質性多糖”,和果膠之類植物膠有類似效果。這些多糖質地黏稠,能讓酸奶黏度增加、膠體穩定性提高。
其實,增稠劑并不神秘,仔細看看酸奶產品包裝上的標簽,就能知道具體添加的是什么。以往使用的多是淀粉和明膠,而現在用的除了明膠之外,還有植物膠、改性淀粉和改性纖維素。
天然的植物膠增稠劑,如果膠,是水果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阿拉伯膠是一種樹膠;黃原膠是一種微生物產生的膠質;卡拉膠、海藻膠和瓊脂是海藻中提取制得的水溶性膠質。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屬于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不僅無毒無害,不會引起“血液黏稠”,還有利于延緩餐后的血糖、血脂上升速度,是有利于預防慢性病的有益成分。
合成的增稠劑,如羧甲基纖維素、藻酸丙二醇酯、羥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等,是以纖維素或淀粉為原料,在酸、堿、鹽等化學原料作用下制得的衍生物,它們也是安全的物質。
酸奶并非越酸越好
有些消費者會有這樣的經歷,吃一些餐廳或自己制作的酸奶,會覺得比在市面上買的口感好,味道也更酸。
實際上,酸奶的口感與其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糖、增稠劑、乳化劑等多種因素有關。如果原料奶品質不好,或者生產時均質處理不夠充分的話,乳中的蛋白質顆粒不夠細微化,會使酸奶口感不佳。合理添加增稠劑和乳化劑,可以讓酸奶變得更加柔嫩、細滑。添加奶粉、乳清粉等成分增加蛋白質含量,添加奶油增加脂肪含量,都能讓酸奶口感更為濃厚。
制作方法不同,對酸奶的質地影響也較大。傳統玻璃瓶或瓷瓶裝的酸奶屬于凝固型酸奶,口感較濃稠。普通的袋裝酸奶或果粒酸奶,屬于攪拌型酸奶。這是因為攪拌的機械力會造成酸奶凝膠體的黏度下降。添加果粒、果汁等成分之后,酸奶的黏度也會下降。為了彌補這種口感稀薄的問題,通常要加入增稠劑。
酸奶的酸度來源,是乳酸菌利用乳糖代謝產生乳酸,這與發酵劑的菌種和發酵時間等因素有關。制作酸奶必須使用的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當中,如果桿菌占優勢,則酸度就會很強,但這不能說明酸奶的品質。一些市售的酸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在其中加入了糖或甜味劑,這樣可以降低酸奶的酸度,使口味更柔和而易被接受。
“常溫酸奶”是酸奶的一種類型
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常溫酸奶”,如莫斯利安巴氏殺菌酸牛奶,就是可以常溫儲存的酸奶,這顛覆了人們通常認為的酸奶必需在冷鏈狀態下儲存的觀念。
這樣的常溫酸奶經過殺菌后就沒有活菌了,還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酸奶嗎?
據了解,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乳品聯合會(IDF)1992年發布的標準,發酵乳的定義為:“乳或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發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狀產品。在保質期內,該類產品中的特征菌必須大量存在,并能繼續存活和具有活性。”而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定義“酸乳”為:“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接種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發酵制成的產品。”要求乳酸菌數≥106/g(ml),并附注“發酵后經熱處理的產品對乳酸菌數不作要求”。
所謂常溫酸奶,就是在常溫下能保存幾個月的酸奶產品,比普通酸奶的生產工藝多了一個巴氏殺菌的熱處理步驟,有時是二次巴氏殺菌工藝。殺滅絕大多數乳酸菌,阻斷酸奶過度發酵,從而實現產品保質期的延長,且口感風味、營養成分等和普通酸奶差不多。故而,需要冷藏的普通酸奶稱為“活菌型酸奶”,而常溫酸奶則稱為“滅菌型酸奶”。無論是普通酸奶還是常溫酸奶,都是符合酸奶定義和要求的。
酸奶的營養價值并不在于活菌數,但更多的活菌確實也有利于健康。在選購時,消費者可以通過查看保質期來辨別酸奶是否有活菌。活菌型酸奶,常見的袋裝酸奶的保質期為2℃?6℃冷藏下10天、14天、21天、25天不等;殺菌型酸奶一般保質期是常溫下幾個月,殺菌型酸奶在產品名稱一欄應特別注明,購買時可仔細查看標簽。
飯后不要立即飲用酸奶
酸奶是幫助消化系統健康的食品,但這不代表飯后立刻食用能加速輔助腸胃消化。日常喝酸奶,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大量活性益生菌能夠使腸道菌群失調現象重新獲得平衡。
但需要注意的是,酸奶所含的乳酸具有延緩胃排空速度的作用,飯后立刻食用酸奶,尤其在飽餐一頓后再喝,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如果在原有膳食基礎上額外多吃,同樣會引起熱量在體內堆積造成體重增加。建議最好在兩餐之間飲用酸奶以預防饑餓,或者隨著正餐適量食用。如果大量食用酸奶,則要相應減少正餐食物的數量。
《消費指南》2013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