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向龍/文
在超市看到那些添加了某種營養素或是帶著零脂肪、無糖食品標簽的“健康食品”時,你會不會被吸引?專家表示,這些所謂的“健康食品”多屬概念炒作,購買時要養成閱讀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的習慣。
“健康食品”噱頭多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食品在強調原有的“好口感”和高品質的同時,對產品的健康概念和營養成分大加渲染。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的飲料區記者看到,不少品牌礦泉水打出健康牌,其理由是水源取自無污染的冰川,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一些茶飲料因低糖、零熱量而標稱“健康”。在休閑食品區,宣稱為“健康”的食品就更多了,比如某品牌薯片稱含有十幾種營養素是“健康食品”;有的紅薯脆片,宣稱紅薯是最佳蔬菜冠軍,所以其產品很“健康”;有些產品的“健康”理由為無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還有的食品則因為低鹽而“健康”。
和其他普通產品相比,這些標榜“健康”的食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平時飲食不規律,可以買一些健康的食品補充一些營養。”消費者陳小姐說,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油炸食品不健康,所以她現在只購買“非油炸”食品。
據了解,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食品已經從原來注重口味的賣點轉移到健康和營養上來,“營養、健康”成為食品開發的一種趨勢。但對于到底什么樣的食品才算真正的健康食品,其實消費者并不清楚。
針對市場上食品層出不窮的概念、眼花繚亂的功能、霧里看花的成分,記者進行了一定范圍的采訪,結果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購買產品的時候一般是根據企業的廣告宣傳,或者是選同類產品中價格高些的產品,覺得這樣產品質量應該好一些,但是究竟所買產品是否更營養、健康卻不是十分有把握。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許多食品都標稱為“健康”食品,但不少產品所宣稱的健康成分卻沒有標注具體含量。如某品牌的3合1核桃粉就標稱:本品采用核桃、大豆、花生為主要原料,將核桃、大豆、花生的植物蛋白經科學方法煉制調配而成,三者合而為一,營養合理均衡。而其配料表只標注了核桃、大豆、花生、白砂糖、植物末等成分,卻沒有注明各種成分的具體含量。而同品牌的燕麥片產品,其營養成分表里除了熱量、脂肪的含量之外,其他成分則標注為“多種維生素”。此外,一些標稱含有某種營養素的產品,其所強調的營養素在食品成分表里排位卻靠后,說明該營養素占該食品總成分的百分比并不高。如某品牌的高鈣餅干,雖然宣稱高鈣,在成分表里鈣元素僅排在倒數第二位。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一般只能看到標簽上標注的營養成分,但具體含量卻不得而知。”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賈健斌認為,目前食品包裝上大多只有對各種成分功效的描述,而反映其內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信息卻不完整甚至缺失,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是否健康并無依據
記者查閱相關法規和國家標準發現,目前在國家相關標準中,只有“保健食品”的定義,卻沒有所謂“健康食品”。對于市場上很多標榜“營養”、“健康”的食品,賈健斌表示,健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食品有些成分是有益人體健康的,但有些是無益甚至有害的。
消費者都認為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越多越好,但含量多少才能算是“健康食品”,目前營養學界還無法界定。原因在于食品是否有益于人體健康,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加工方法等也有很大關系,比如紅薯含豐富維生素,有益于人體健康,但如果采用油炸的加工方法,那它是否還對人體有益就值得探討。賈健斌認為,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比較茫然,對食品營養成分非常關注,卻又知之甚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里告訴了消費者如何攝入膳食才能營養均衡,但消費者對食品所含的營養成分并不清楚,無法了解每天的營養攝取是否達標。”
據了解,現行的國家標準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13432-2004《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以及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食品標簽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產(包裝)日期、貯藏說明、保質期、產品標準號、質量等級、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地等。對于食品配料的含量作了如下規定:容器中含有固、液兩項物質的食品,除標明凈含量外,還必需標明該食品的固形物含量,用質量或百分數表示。此外,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輔食品的特殊食品要增加標注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醫師于康表示,沒有功能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食品最基本的功能是能讓人吃飽。同時,食品中含有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能夠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目前食品的種類非常豐富,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營養”所需,知道產品的“健康”所在,要查看產品的“營養標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食品。
雖然食品營養標簽只規定了標明5種基本營養素,但消費者也要學會看標簽,尤其是一些成分標注比較清楚的標簽。于康說,只有了解了產品的營養成分,購買食品時才能知道這種食品是否符合自身健康需求或者與自己身體的某些特殊情況是否相悖。
如何選擇健康食品
“現在一些食品對健康的描述,給消費者造成了很大的誤導。”賈健斌表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只能看到標簽上標注的有益營養素的比例含量,但并不清楚不需要的其他營養素的具體含量是多少,不知道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關系是什么,更不知道這些營養素的交互作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比如超市里常見的牛奶餅干,標注的營養成分含有牛奶,但是實際上牛奶含量不多,總糖量卻非常高。這種誤導式的文字,讓消費者在攝入了人體健康所需要的牛奶、礦物質及維生素的同時,也攝入了大量的糖類與脂肪。
那么,面對市場上的食品以及它們本身所含的以及外加的復雜營養成分,有沒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營養評價方法?
據賈健斌介紹,目前國際上研究的食物營養素度量法能夠較好地體現食物整體營養價值,可以綜合體現食物中多種營養成分的交互作用,反映食物的營養質量以及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關系,能夠確保消費者攝入必需營養素、有益營養素以及適當的能量,幫助消費者限制攝入影響健康的營養素。比起告訴消費者吃某種食品更健康,這種方式更加直接有效。
“目前國內也在對國人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狀況開展食物營養素度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完成后將成為食品企業對食品營養特性與健康關系的參考依據。”賈健斌表示,通過逐漸改進研究方法,使評價結果的驗證標準更加合理,可以為消費者選購食品提供更合理的參考。
而對于當下食品的選擇,賈健斌認為,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應該仔細查看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標簽。一般來說,配料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最高,如一包薯片,如果其配料表上先是“馬鈴薯”,然后是“植物奶油”、“天然油脂”等,那么薯片的熱量會很高;除了看配料表外,還要看食物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它更直觀地標明了食品的能量以及各種主要營養素的含量;食物的加工方式也要留意,在營養成分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要挑選加工溫度低、加工過程簡單的食品。“消費者要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而不是完全依靠對某種營養素的需求。”此外,消費者在查看食品成分和含量時要注意營養成分表的單位,是每100克、每30克,還是每份,很多產品中的熱量“看上去數值比較小”,其實總量并不低。
優先考慮新鮮食品
在選購食品時,除了查看食品營養標簽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一般情況下,生產日期越近的產品越新鮮,營養成分越充足。如果每周有一半以上食用加工食品,應選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選擇成分簡單的食品
購買食品時,要盡量選擇產品成分簡單的產品,成分越簡單,通常對健康越有益。如果成分主要是糖和黃油,最好選擇放棄。
試試全谷替代食品
目前相對較為健康的食品是全谷食品,這種食品的精制成分最少、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最多。但如果第一種成分是精制小麥粉,那意味著產品去掉了纖維和營養成分。真正的全谷食品,關鍵成分是“全麥”。
減少高糖食品和飲料
如果仔細查看,會發現很多無糖食品中“糖”是以果糖、葡萄糖以及玉米糖漿出現的,由于這些所謂無糖的標簽,消費者會認為可以無限量地攝入。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糖漿是一種高熱量甜味劑,如果食品的前4種成分里面含有玉米糖漿,說明這種食品即使含有某些營養成分,也不能視作健康食品。
《消費指南》2014年6月刊
(責任編輯:)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