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你準備用了嗎
□ 張紹川/文
Analysys易觀分析預計,到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680億元,其中語音作為入口將大有所為。而智能音箱等都有可能成為合適的入口。
智能音箱的由來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音箱產品——Echo,其最大亮點是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到傳統音箱中,從而賦予了音箱人工智能的屬性,也就是 “智能音箱”。
這個被稱為“Alexa”的語音助手可以像朋友一樣與你交流,同時還能為你做很多事,比如播放音樂、新聞、網購下單、Uber叫車、定外賣等。可以說,Echo就是家庭私人助理。
這款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追捧,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到2016年4月,Echo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300萬臺。于是,許多廠商開始相繼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如谷歌、微軟、三星、惠普、聯想等。
為何如此多的巨頭不約而同地看好智能音箱市場?原因在于,智能音箱的流行可能會影響到智能家居行業。過去,智能家居的控制核心是智能手機,用戶通過各種APP實現對家電的控制,但是手機APP操控過程繁瑣,遠不如直接向音箱說出指令來的簡單,比如可以直接對著音箱說“請將空調溫度降到26度”。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說傳統音箱只是用來播放聲音,那么智能音箱的出現則不僅可以播放聲音,更可以將原本許多看似互不相干的家務工作集于一身,由此而言,智能音箱已經不再是傳統音箱的概念,或者說,它只是借用了音箱的名字和造型,而它能完成的工作遠比人們想象的多得多,并且是采用一種近乎與家人互動聊天的方式進行,方便且親切。
市場競爭不斷升級
想象一下,你在廚房做菜,有人可以告訴你很多菜譜;一個人閑得無聊,有人可以給你講個笑話;中午需要小憩但半小時后又有事,有人可以及時將你叫醒;出門前,有人可以告訴你實時路況,從而選擇開車還是地鐵,以及沿途和目的地的天氣狀況如何等等。
不可否認,智能音箱個子雖小,但所承載的功能眾多,廠家對它的希望也大。目前,各品牌都對智能音箱產品下足了功夫。
從技術層面,谷歌助手的深度語義理解力較強,蘋果Siri與智能手機的融合度較高,而亞馬遜語音生態最為開放;在語音助手融合音箱設備方面,亞馬遜積累了獨特的技術,比如關鍵的7個麥克風陣列,使遠場識別的效果遠勝于谷歌,而蘋果則更擅長應用于手機的近場交互,不過即使是這項技術得以突破,亞馬遜接近成本的定價也會令其他對手因價格優勢而難以抗衡。
在品牌方面,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網上零售商帶來的渠道優勢,和硬件產品有著天然的融合性。一方面,渠道對電子消費品銷售的關鍵作用越來越被驗證,另一方面,亞馬遜向來擅長產品和服務的結合,表現在智能音箱上就是,其應用可以直接接入亞馬遜的相關服務,比如購物,而這些消費又能直接為亞馬遜帶來實際盈利,只不過由于Echo尚未正式進入我國,因此許多功能無法在國內實現。
而以京東智能、阿里智能為代表的兩大平臺發展也較為迅速。京東智能旗下叮咚智能音箱是一款從產品設計、功能、語音交互體驗上,緊隨亞馬遜Echo的產品。特別是在語音識別上,搭載了訊飛語音技術的它有望達到與Echo相同的智能語音交互連貫性。包括滴滴出行、百度地圖、京東到家等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服務平臺,已經與叮咚和京東智能達成戰略合作。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京旗下智能音箱產品,都將支持以上以及更多第三方服務。
百度推出的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為開發者提供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希望將DuerOS打造成人工智能領域的“安卓系統”。
在百度宣布要將DuerOS打造成AI領域“安卓系統”的同一天,阿里巴巴也發布了一款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天貓精靈X1的背后,是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第一代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
騰訊也推出了基于騰訊云的小微智能服務開放平臺。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備聽覺和視覺感知能力,能夠讓智能硬件廠商實現語音人機互動和音視頻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從行業發展狀況來看,智能音箱必然會成為未來趨勢,不僅傳統音頻廠商在努力,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智能硬件廠商、數字音樂平臺,以及時下各大網絡服務平臺都在努力,努力將更多第三方服務植入到智能音箱中。
普及尚需時日
然而,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研究表明,智能音箱的用戶可能并沒有用它來做太多繁瑣的工作,而是用它來做一些基本工作,比如獲得天氣預報或播放音樂。相關調查顯示,用戶對亞馬遜Echo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音樂、操控、新聞等應用上,而其實它自帶的功能已達10000種,能得到多次使用的僅不到1/3。
我國智能音箱品類的整體月銷量還不到2萬臺。據《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2016年科大訊飛和京東聯合推出的智能音箱銷量為10萬臺。
“Echo成功有其相應的文化土壤。歐美人大多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而且本身對音樂音質有所追求。相比而言,國人的生存空間比較擁擠,私密性不夠,多數人對音質也沒有特別要求。”多媒體物聯云方案提供商迪韻科技CEO呼生剛坦言,國人并沒有使用音箱的生活習慣。
但是,音箱又確實是一件“合乎邏輯”的語音控制單品。呼生剛表示,音箱是語音的載體,是聲音的播放端。那么,再給它賦予一個聲音的“拾取”和“植入”功能,從邏輯上是說得通的。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咨詢師向陽表示,如果要深挖語音市場,就必須軟件與硬件載體結合,應用于更多行業,獲取更多用戶,之后再做增值服務。
那么,智能音響做出來干什么?答案顯而易見:搶入口。搶語音交互時代的入口,也搶奪未來智能家居的入口。
“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白熱化,現在大家發力智能音箱,也是在開辟新的戰場。”呼生剛說,未來很多產品都會有語音交互功能,智能音箱也是一個入口。而且,語音交互必然會和其他交互方式并存,人們會根據所處環境選擇最為自然的交互方式。至于智能家居,這是個“系統工程”。
據了解,智能家居普遍被認為是自動控制的集成,但人機交互不只是人和機器之間的事,還涉及到環境和系統。目前在智能家居系統,不同產品還處在互相割裂的狀態。如果電燈、空調、冰箱這些智能產品都是不可通用的通訊接口,那么智能音箱只能“號令”一兩種設備,很難通過它來引領人們進入智能化的物聯生活。
業內專家表示,智能家居要做成,涉及的問題實在太多。產品要合用戶心意,要能互聯互通;家庭網絡要安全,成本還不能太高……“人們需要的不只是單個產品的進化,整個社會環境和技術,都得進化。”
所以,盡管智能音箱戰火已燃,但普及尚需時間,還有很多的東西要不斷提升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