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紅果:德保山楂
□ 森姚/文
夏天悄悄地過去,秋天不期而至。來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廣西百色市德保縣,你會發現,這里是一幅紅果掛滿枝、農家喜開顏的豐收畫卷。
得天獨厚長壽果
德保縣位于廣西西南部,年平均氣溫19.7℃,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但晝夜溫差大,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非常適合山楂等水果作物的生長。
據說,山楂在當地種植已有250多年的歷史。清《鎮安府志》記載,乾隆年間,山楂就成為了該縣民間治療瘧疾病的重要藥方。經過數百年的自然繁衍,德保縣境內從南到北幾乎都有野生山楂生長,所產山楂果實碩大、品質上成,口感酸中帶甜、果肉硬度大、耐儲存,有降血壓血脂、防衰老、增強肌體免疫力等功效。在當地,有“常吃山楂延年益壽”的說法,因而也被視為“長壽之果”,且山楂為南方桂西境內獨有,因此德保山楂的名聲打響,紛至沓來的外地客商稱之為“德保山楂”。
上世紀80年代之后,德保山楂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迅速提升,以敬德鎮為主要產地,逐漸遍布全縣12個鄉鎮。據林業普查,全縣百年德保山楂樹有1116株,50年以上的有25419株,至今依然枝繁葉茂,年年碩果累累,單株產量可達300~500千克,產值上千元。
小果產業大前途
“一畝山楂,脫貧一家;十畝山楂,小車到家。”
——這是德保縣東凌鎮隴橋村等多個村落種植山楂的宣傳標語。
目前,德保縣栽植山楂總面積4100多公頃,覆蓋47%的貧困戶,年產量2.7萬噸,產值5400多萬元。這個小小的山楂果已成為當地的“致富果”,給德保的種植戶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成為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近年來,德保縣依托區域優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利用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因勢利導,以“山楂強縣”為產業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山楂特色種植產業。為激發貧困戶的種植熱情,德保縣出臺免費向農戶提供德保山楂苗、果間套種種子和幫助進行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一年大栽、二年大育、三年保收”為工作思路,著力打造“萬棵千元山楂樹”富農工程,把德保山楂產業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他們采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基地”模式,引導合作社從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為種植戶提供一條龍服務,農戶的山楂果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引導群眾做好山楂低產改造、引進優質苗木、建立培育場;全力為果農做好技術指導和化肥、農用水等物資調運服務,加大對山楂產業扶持力度,推動德保山楂產業有序發展。
隨著山楂產量的增多,德保縣多家食品加工企業加強合作,延長山楂深加工產業鏈,制成的山楂飲料、山楂顆粒沖劑等系列山楂農產品在全國各大農展會上嶄露頭角,知名度與日俱增,山楂制品遠銷各地,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山楂果酒、山楂片、山楂茶、山楂糕等產品成為當地的特色產品。
如今,德保涌現出雅里、多浪、隴橋、達莫等11個連片種植百畝以上的山楂基地,山楂產業成為引領“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強勁發展的支柱。小山楂漸漸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成了大山里受群眾追捧的大“明星”。
據了解,德保縣正逐年增加山楂種植面積,計劃至2020年全縣山楂種植面積6000公頃,投產面積2800公頃以上。
提升品牌獲地標
為保護特色產品、打造地方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德保縣特別注重德保山楂產業的延伸與發展。德保縣質監局聯合縣科技、農業等部門及敬德、東凌等主產鄉鎮,共同推進德保山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
為有序有效推進德保山楂地標申報工作,當地政府成立了德保山楂地標產品保護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牽頭、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領導小組各成員多次深入企業和民間走訪,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全面收集與“德保山楂”有關的歷史史料和文獻資料,進一步完善申報工作的佐證材料,并確定了“德保山楂”地標產品保護的地域范圍。
2017年5月,德保山楂被質檢總局正式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種為大果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產地范圍: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縣現轄行政區域;立地條件:要求坡度<25度的向陽地帶,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土、黃壤土,土壤質地為沙壤和黏壤,土層厚度≥80cm,pH值5.5~6.5,有機質含量≥2.5%。采摘:要求每年9月至10月分批采收。品種特色:要求果大、果型端正、呈蘋果型;色澤呈淺黃色、色澤均勻;果面潔凈、果皮光滑;產品特色:要求果香濃郁、酸甜可口、脆嫩多汁。理化指標:要求總糖(以葡萄糖計)≥11.0g/100g,總酸(以檸檬酸計)在0.5~1.0g/100g,單果重≥90g。
德保山楂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對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增加產品附加值,都將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
金秋德保,滿坑滿谷的山楂樹上,果實累累,預示著當地人們的生活更加紅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