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梓尜尜棗映山紅
□ 森姚/文
北京懷柔民間有“七月十五花紅棗,八月十五棗紅山”之說。到了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熟透的大棗掛滿枝頭,一顆顆結著碩果的棗樹成片、成林,染紅了山野。
有棗名尜尜
尜尜 (音:ga ga)棗,別名嘎嘎棗、葫蘆棗、呷呷棗,俗稱悠悠棗。果實小,極似一種兒童玩具,兩頭小,中間大,故稱作尜尜棗。
尜尜棗是我國傳統棗樹品種,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古老棗樹的主干基部干周長達252cm、胸部干周長185cm。
北京懷柔區橋梓鎮山場面積廣大,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棗生長,歷史上就是北京周邊最盛產棗類的一塊沃土,而栽培尜尜棗的歷史也很悠久,自明朝就開始大面積種植并作為貢品了。
如今,橋梓鎮共有24個行政村,上千戶農民嫁接、栽植尜尜棗,栽植面積已超過2000余公頃。而“橋梓尜尜棗”也以口感香甜、酥脆、汁液多、果皮薄等特點聲名遠播。
佳果出天然
橋梓尜尜棗特有品質的形成,離不開橋梓鎮良好的自然條件——
橋梓鎮地處燕山山脈的淺山丘陵地帶,屬前山暖坡小氣候,丘陵、荒坡面積廣闊,野生酸棗資源豐富,有充足的嫁接砧木大棗品種;
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質甘甜清涼,且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
橋梓鎮屬中緯度大陸型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地區,全年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秋季氣候時間長,十分有利于糖含量的積累。
特殊的地理條件為尜尜棗的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造就了“橋梓尜尜棗”的獨特品質。
橋梓尜尜棗的果實平均重10.1克,脆甜多汁,鮮棗含糖量29.91%。由于品種果形美觀、皮薄肉脆、含糖量高、口感好,在果品市場上售價不斷攀升,而成熟期又適逢中秋、國慶兩大傳統節日,更使它成為了節日消費的搶手貨。
橋梓尜尜棗獲得了諸多榮譽:2006年被評選為北京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2008年被評為“中華名果”;2009年被選定為建國60年大慶特供果;2013年榮獲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走向致富路
為了把懷柔區的大棗產業做大做強,更大范圍地拓寬大棗銷路。2008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全區統一整合成立了大棗專業合作社,為大棗規模化種植的擴大、質量提升、產量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懷柔區啟動了“林果鄉土專家行動”,從當地村民中選拔培養出近百名有技術、懂管理、素質高的林果鄉土專家,組建了兩支以鄉土專家為龍頭的林果技術服務隊,把控冠改形、疏花疏果、壁蜂授粉等知識傳授給農戶。這些專家不僅能隨時隨地提供技術指導,而且在嫁接、改接、修剪、打藥、采收等農忙時節,還帶頭組織果農搭幫互助,輻射帶動果農1000多戶,戶均年增收3000余元。
隨著科技化的全面普及和應用,如今橋梓鎮已建成優質大棗基地2600多公頃,其中可采摘面積達2000公頃,包括尜尜棗、梨棗、金絲棗、冬棗等10余個名優品種,平均年產量超過500萬公斤。其中,尤以尜尜棗最為出名。
為深化現代農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深度挖掘尜尜棗的附加值,橋梓鎮以農業公園、大棗文化節為載體,向都市型現代農業注入更多市場和文化元素,增加園區建設文化內涵,實現園區采摘、體驗休閑、文化娛樂有機結合。
每年的金秋時節,橋梓鎮的棗林中串串“瑪瑙”掛滿枝頭,吸引著四海賓朋。棗農們借著橋梓“棗產業”的良好發展走上了富裕路。橋梓鎮以棗為媒,盤活了農村經濟。
優品獲地標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橋梓尜尜棗,促進品牌特色產業發展,懷柔區相關部門開展了橋梓尜尜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對橋梓尜尜棗保護范圍、產品特征、產地條件、歷史淵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研、論證與資料匯集。
2017年6月,橋梓尜尜棗被質檢總局正式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地范圍為北京市懷柔區橋梓鎮轄區內西起上王峪村,東至后橋梓村,北起口頭村,南至前橋梓村的24個行政村;品種:尜尜棗;立地條件:土壤類型為褐土,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土壤PH值6.5~7.2,有機質含量≥2%;要求9月上旬開始分批采收。 感官特征要求:果實形狀為兩頭小,中間大;完熟期果皮暗紅色,果面光滑,色澤艷麗;果肉酥脆,皮薄質細,清香味甜。理化指標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2%,單果重≥9.5克,總酸≤0.2%,固酸比≥105。
尜尜棗可謂是北京地區秋涼里第一道甘飴,如果你來到橋梓鎮漫山遍野的棗林,不但能感受到“極目遠眺峰絕處,只見棗林不見山”的棗鄉景觀,還能品嘗到甘甜飴人的尜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