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食品,怎么吃更健康
時下,吃粗糧已經成為一種健康新“食尚”。然而,有些人偏愛全麥面包、麥麩餅干等粗糧制成品,卻不知道并非所有粗糧制成品都健康。
有人為求口感好,采用煎炸、加糖以及反復加工的方式,導致粗糧“不粗”。有人以為吃粗糧越多越好,結果卻造成營養不良。
營養專家指出,吃粗糧食品有講究,“粗糧細作”巧搭配,可以改善口感,但要避免過度加工,挑選粗糧制成品時還要特別注意配料,食用時不同人群也要按需食用。
粗糧食品并非都健康
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很多人在日常飲食中會選擇食用粗糧類食品。不過,不少人還不適應玉米、蕎麥、燕麥、薯類等純天然粗糧的口感,而是選擇超市里的全麥面包、南瓜面包、麥麩餅干等。在他們眼里,粗糧制成的食品高膳食纖維、低糖分、低油脂,有助于消化。而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粗糧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更不是食用越多越好。
不久前,某網站對粗糧餅干的脂肪含量進行了測試,購買了4款超市貨架上常見的粗糧餅干,將餅干放在吸油紙上一段時間后,4款餅干的油脂都浸透了吸油紙,其中最低的一款每100g的脂肪含量為24.5g,最多的為34g,而34g的含量已經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人每天20~30g的油脂攝入量。
營養專家何麗介紹,粗糧是相對人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主要是指谷類中的小米、糙米、燕麥、玉米、高粱、大麥、黑米、蕎麥、麥麩等,雜糧指黃豆、綠豆、土豆、山藥、紅薯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相比于精米細面,有利于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體重,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強腸道功能。
“粗糧的確健康,但還要看這些粗糧制成品是否有其他成分加入,脂肪是否過量。”何麗介紹說,作為高纖維食品,如果口感出眾、粗而不糙,大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潤滑”作用。由于飽和脂肪軟化纖維、改善口感的作用更加出色,所以制造商通常都會使用含大量飽和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或黃油、牛油等動物油脂,使高纖維食品的口感“發酥”。
她表示,越是口感酥的餅干就意味著含有越多的油脂,特別是飽和脂肪。因此,在挑選粗糧制成品時要細看配料表,看是否添加了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或者棕櫚油、椰子油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些油脂成分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粗糧食品的營養價值。
粗細搭配營養才豐富
粗糧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中國營養協會副理事長馬冠生表示,如果纖維素攝入過多,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影響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導致營養不良。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在全天250~400g主食中,粗雜糧應占50~100g,但因人而異,如果每天能量攝入較高,可以多食用一些不同種類的粗糧食品。
粗糧吃起來不像細糧那樣順口,普遍存在口感不好和吸收較差的缺點。然而,如果合理制作粗糧,例如把粗糧熬粥或與細糧混合起來,不僅營養成分豐富,而且口感也更好。
小米:小米煮飯味道較差,但熬粥就味道很好。可加入紅棗、桂圓等,味道更好,還有一定的養胃補血的作用。取適量小米熬30分鐘左右,再與大米一起熬成二米粥,口感較好。
黑米:黑米較硬且粗糙,用來煮飯并不太合適,熬粥較好。高粱或黑米與東北米按1∶10的比例一起熬粥,或將黑米和雞、魚等放在一起煲湯,口味更新奇。
糙米:糙米飯要煮得可口,最好先將糙米浸兩小時。糙米或紅米可單獨煮食,或與白米混合煮食,煮飯熬粥均可。
玉米:鮮玉米可用高壓鍋煮熟,做正餐或加餐食用。各地方玉米制品的種類很多,如爆玉米花,與面粉等混合制成的玉米糕,玉米餅,玉米饅頭,玉米面餃子、包子、餡餅,玉米片等。
蕎麥:蕎麥餅,即蕎麥面與面粉混合做成的餅;蕎麥面條,即蕎麥面與面粉混合做的面條;蕎麥面饅頭,即蕎麥面與面粉混合制成的饅頭。
正常人吃粗糧以每天一次為宜,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人群則可以一天1~2次。吃粗糧的最佳時機是在中午,人體的消化功能較好,可以進食一些不易消化的粗糧,如蕓豆、蠶豆以及紅薯、玉米。有些人習慣早餐喝粗糧粥,但要注意適量。例如在米粥里適量加入燕麥、糙米、薏米等,也可以在自制豆漿時多加幾種豆類,如紅豆、綠豆、黑豆等。
馬冠生建議,需要控制體重和血脂的人,食用粗糧最好安排在晚餐。晚餐宜吃不脹氣、促睡眠的粗糧,同時“粗糧細作”,通過搭配兼顧改善口感,便于消化。建議晚餐可以喝一些小米粥,或者吃大米、小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因為小米有利濕健脾、鎮靜安眠的功效。
不同人群要按需食用
由于粗糧中的纖維素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高血脂,促進腸蠕動,對健康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所以粗糧成為很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寵。但是,如果食用過多的粗糧也會對人體健康不利——
首先,粗糧本身營養價值不高,而且不容易消化,吸收率低。
其次,粗糧里富含的食物纖維會影響人體對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粗糧雖好卻不適宜所有人群,一些特殊體質的人就不宜常吃粗糧。
“吃粗糧講究按需定量,不同人群對粗糧的需要量是有差別的。”馬冠生表示,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癥狀的人群,可適量增加粗糧攝入;胃腸功能較差的60歲以上人群,以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應少吃粗糧,并且做到粗糧細吃;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差者,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生長發育期青少年、孕婦、產婦、運動員、體力勞動者,由于需要營養素較多,為免粗糧干擾營養吸收,則不宜多吃。
需要提醒的是,黃豆營養豐富,骨質疏松、處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可以多吃,但有腎功能損害的人群則要少吃;患有腸胃和消化道疾病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食粗糧。一般而言,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糧;患有胃、腸潰瘍,急性胃腸炎、急性腹部疼痛、嚴重肝臟疾病的病人,食物要求細軟,應避免吃粗糧。
此外,功能性消化功能不良的人群吃粗糧要注意——
一是不應空腹吃粗糧,要在吃粗糧前先吃一些軟的、精細的食物;
二是可以選擇一些經過加工的粗糧面食,如玉米面、小米面、蕎麥面等,而不要吃未經加工的粗糧如玉米等,同時最好將玉米面、蕎麥面等各種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發糕后再食用,這樣既營養全面,也容易消化;
三是為便于消化,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感覺餓了可以吃少量零食補充。
烹調粗糧3注意
1.減少油炸或油煎。油炸或油煎會破壞粗糧的營養價值。比如做玉米餅,傳統做法多用油脂來煎;在制作薯類食品時,不少人喜歡把薯類打成泥狀做成餅等,然后油炸。這樣做成的食物,將損失粗糧的營養價值。
2.避免加入大量油、糖等。比如做玉米餅時用精白面粉和淀粉來加強細膩感,加工薯類時加入糖、奶油等。這樣做雖然改善了口感,但是讓粗糧變成了高能量食物,失去了其自身的營養特點。
3.不要反復加工。有人做紅豆沙餡時會將紅豆反復煮幾次,再把豆皮全部去掉,把紅豆沙做得特別細膩,甜味特別重,結果是紅豆皮中的大量膳食纖維以及多種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丟失。正確的做法是用整粒的紅豆,一次煮爛后碾碎制作成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