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多少鹽才合適?
□ 專家支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紅
前不久,一些和食鹽攝入量有關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比如“鹽太少會增加死亡風險!”、“少吃鹽更容易得心臟病!”這是真的嗎?本刊特邀營養專家告訴你——
所有人鹽的攝入量應該都一樣嗎?
人群不一樣,不能使用同樣的結論。比如體力勞動者,每天大量出汗,對高鹽飲食的耐受性比較強。而每天坐在空調屋里很少體力活動以及一年四季不常出汗的人,并不需要吃很多鹽。
鹽攝入過量有哪些危害?
食鹽量過大時,除了不利于血壓控制,還會造成很多其他有害后果。
比如,高鹽飲食增加尿鈣排出量,從而增加患腎結石和骨質疏松的風險;高鹽飲食增加食欲不利于預防肥胖;高鹽食物刺激黏膜,不利于控制消化道黏膜的炎癥,并增加患胃癌風險等。
近期,今日醫學新聞還刊登了一項研究,高鹽飲食會升高2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風險,特別是那些有患糖尿病的高遺傳風險的人,高鹽飲食所帶來的危險就更大,患病風險可增加300%。
在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高鹽飲食還會明顯擾亂腸道菌群,使有益的乳酸桿菌類減少甚至消失,改變自身免疫功能,從而促進高血壓發生。
鹽也有耐受性嗎?
由于基因差異和體質因素,每個人對鹽的耐受性不一樣。因為基因的差異化,有些人對高鹽攝入量比較敏感,有些則不那么敏感,多吃點血壓也不會升高。每個人體質的不同,導致有些人腎臟排鈉功能好,多吃點鹽身體也不會受影響;而腎臟功能較弱、血液循環較差的人,鹽過量就可能輕度水腫、皮膚彈性下降。腎臟功能受損的人,則需要嚴格控制鈉的攝入量。
鈉排出量等于鈉攝入量?
在一些對于食鹽攝入量的研究中,直接把鈉排出量等同于鈉攝入量,實際上這兩者未必能夠一致。排出量多時死亡風險低,不等于攝入量多時死亡風險也低。
人們每天吃的食物不一樣,尿鈉測定需要多次重復取樣。一些研究中測定鈉排出量只是兩份晨尿樣品的數據,不一定能夠代表成年累月的日常飲食情況。第二,尿鈉排出量不僅與鹽的攝入量有關,還受到其他多種膳食因素的影響。第三,除了尿液,身體中的鹽還可以通過汗液來排出。
每天攝鹽量越少越好?
低鹽飲食并不是說吃鹽的量越少就越好,畢竟鹽是人體必需元素,對于維持正常血壓、正常的肌肉緊張度和神經系統穩定性都是必要的。鈉攝入量過低和過高都是有害健康的。甚至還有研究發現,對超重者來說,每天只吃0.6克鹽的低鹽飲食,胰島素抵抗情況反而會比攝入11.6克鹽時更嚴重。所謂“過猶不及”,反之也一樣。
我國居民攝鹽量應為多少?
按我國最新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鈉的AI值是1400毫克,相當于3.6克食鹽。而為預防慢性疾病設定的PI值是2000毫克鈉,相當于5.1克食鹽。
對健康人來說,即便要預防各種慢性疾病,每天吃5~6克鹽就足夠了,并不提倡每天3.6克以下的鹽攝入量。如果是環境溫度較高、運動出汗較多的情況,鈉的排出量增加,那么還要額外增加攝入量。所以,除非是遵醫囑,才需要更低的鹽攝入量。
由于我國居民平均攝入鹽的量超過9克,距離“過低有害”還有差距,很多重口味人群每天攝入的鹽量超過12克,而高血壓患者大部分屬于鹽敏感人群,所以我國目前以提倡控鹽為主。
此外,日常飲食中減少薯片、鍋巴、餅干、方便面、加工肉制品、咸肉咸魚、過咸菜肴,對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自測你的鹽攝入量是否過低
在沒有控鹽醫囑的情況下,如果你有以下情況,或許就有攝鹽不足的危險:
1.每天只吃生的蔬菜水果減肥,不吃咸味菜肴。
2.每天兩餐使用沒有咸味的代餐粉減肥,余下一餐咸味菜肴也很少。
3.每天兩餐使用“破壁機”之類,用果蔬和種子打漿代餐,不放咸味調味品,也很少吃其他咸味食物。
4.每天三餐基本上是吃白煮菜,不放鹽,也很少吃肉類,不吃咸味主食和咸味零食。
5.從事高溫作業,每天出大量的汗,卻沒有額外補充淡鹽水的措施。
6.大量體力活動,或經常長距離跑步如馬拉松等,但日常飲食很少放鹽,運動中和運動后也不補充含電解質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