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鑒評有標準
□ 呂林素 汪云峰/文
古羅馬哲人老普林尼有言:“在寶石微小的空間里,包含了整個壯麗的大自然,僅一顆寶石就足以展示天地萬物之優美”。
寶石鑒評是對寶石質地、形態或造型、加工工藝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這可主要從材質美和工藝美兩方面考量:材質美包括顏色、光澤、透明度、凈度、質地等,是構成寶石價值的基本要素;工藝美包括材料運用、設計評價、加工工藝(琢磨/雕刻工藝和拋光工藝),是構成寶石價值的人文因素。此外,還包括對寶石本身尺寸大小所體現的稀有性或震撼性的評估。
截至目前,我國對于天然寶石中的“四大珍貴寶石”(鉆石、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天然玉石中的“玉石之王”翡翠及天然有機寶石中的“寶石皇后”珍珠都制定了相應的國家級分級標準。此外,《綠松石 分級》國家標準也已通過評審。而目前有關寶石的國際標準一個也沒有,我國不僅寶石國標最多而且也是惟一有國家級寶石標準的國家,領先世界。
寶石國標為寶石價值的綜合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不僅是珠寶鑒定師出具寶石分級證書的行業基準,可助力寶石行業的規范發展,還是消費者選購寶石的重要指南、進行寶石價值比較的權威參考。
怎樣鑒評鉆石
1996年,參照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寶石研究院(GIA)總裁李迪克先生提出的鉆石4C(包括顏色Color、凈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分級體系,我國出臺了首個《鉆石分級》國家標準(GB/T 16554-1996),徹底結束了中國成為垃圾鉆石傾銷地的歷史,促進了國內鉆石行業的健康成長。
根據新修訂的《鉆石分級》國標(GB/T 16554-2017)及新出臺的《黃色鉆石分級》國標(GB/T 34543-2017),鉆石可從質量、顏色、凈度及切工4個方面進行鑒賞和評價,這是鉆石外觀和稀有性的客觀反映。鑒評鉆石時,必須在黑、白或灰色并且無陽光直射的中性環境中,在專用的比色燈下,以白色的比色板(或紙)為背景,與標樣進行嚴格地比對,才可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1.質量:指鉆石的質量或尺寸大小,國際上通常用克拉重量表示。米制克拉相當于0.2克,即1 g=5 ct。1克拉可分為100分,故1顆0.5克拉的鉆石稱為50分,0.01克拉的鉆石稱為1分。克拉重量后保留2位小數,鉆石的第3位小數進位非常特殊,不是通常的四舍五入,而是逢九進一,如0.999 ct≈1ct,而0.998 ct≈0.99 ct。若剛好1ct,也許是進位而來的,若鉆石稍有破損,肯定會小于1ct。
鉆石顆粒通常很小,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鉆石原石名叫“庫利南”,重3106.75 ct(相當于男士拳頭大小);最大的拋光鉆石名叫“金禧鉆石”,重545.67 ct;通常1 ct以上的拋光鉆石就算大鉆了。鉆石越大越稀少,因而也越珍貴。超過1 ct的鉆石,其價格呈幾何級數增長。
2.顏色:指鉆石的天然色調。國標中將無色鉆石(習稱“白鉆”)的顏色分成“白”、“微黃白”至“淺黃白”,從D色(100色)、E色(99色)到N色(90色)、< N色(<90色)共12級。
白鉆當然是顏色越白越好,如D色或100色甚至超D色(Ⅱa型鉆石特別白)最好。但是,對于1克拉以下的首飾鉆,H色或96色就很白了;若顏色級別更低的鉆石,可配以黃色18K金,這樣性價比會更好。優質鉆石通常都是無色的或近于無色的,是市場的主力軍。然而,如今彩色鉆石(簡稱“彩鉆”,包括黃鉆、紅鉆、粉鉆、藍鉆及綠鉆等)更受追捧,甚至黑鉆也成為時尚。
黃鉆為I型鉆石,在彩鉆市場中占有率最大、交易量最多。黃鉆的主體顏色均為黃色,其顏色分級與彩色寶石的大致相同,包括3個色調類別(包括黃、微綠黃和微橙黃)、4個彩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艷彩、濃彩、彩和淡彩)和3個明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亮、明和暗)及“均勻”或“不均勻”描述。采用“明度+彩度+色調”方法進行描述,如“亮艷彩黃”、“明濃彩黃”和“暗彩黃”等。
注意:鉆石具有熒光性,在紫外光下約有35%的鉆石都會發光,并且顏色各異、強弱不同,對鉆石的顏色和外觀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因而對鉆石的價格的影響程度也不同。鉆石的熒光顏色多種多樣,其中以藍白色熒光最為典型,有時強熒光會造成白鉆外觀霧蒙蒙的,俗稱“奶油鉆”。然而,對于彩鉆如黃鉆或藍鉆,若熒光為黃色或藍色或許還會使黃鉆或藍鉆看起來更加靈動有魅力。
3.凈度:是鉆石的獨特印記。十倍放大鏡下觀察,鉆石的凈度分為5大級、11小級,即鏡下無瑕級(LC級,可細分為FL/IF)、極微瑕級(VVS級,VVS1/VVS2)、微瑕級(VS級,VS1/VS2)、瑕疵級(SI級,SI1/SI2)及重瑕級(P級,P1/P2/P3)。
鉆石當然是越純凈越好,以無瑕級(LC級,十倍放大鏡下純凈無瑕)最好。但是,1克拉以上的首飾鉆微瑕級(VS級,十倍放大鏡下可見但肉眼難以見到瑕疵)以上性價比好即可;而1克拉以下的首飾鉆沒有必要非得追求極微瑕級(VVS級,十倍放大鏡下難以見到瑕疵),其實瑕疵級(SI級,肉眼可見瑕疵)性價比好的也OK。另外,還要學會看鉆石分級證書上的凈度素描圖,相同級別,凈度素描圖上的包裹體越少、越小、越靠近腰部越好。
4.切工:包括切工比率(包括臺寬比、冠高比、腰厚比、亭深比、全深比、底尖比及冠角和亭角,它們中任何一項出現偏差,都會影響鉆石的美觀性)、對稱性(包括鉆石的切磨形狀、對稱排列及刻面位置等的精確度)及拋光(即鉆石表面拋光完美程度)。
白鉆對切工要求特別高,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美觀程度,因而在價格構成中所占權重較大。這是由于只有好切工才能夠展示鉆石完美的火彩、閃光和亮光等光學效應。“火彩”是因鉆石的色散而使光線折射形成的彩虹般的七彩光,“閃光”是切割完美的鉆石移動時所閃耀出的絢麗光芒,又稱“閃爍”,而“亮光”則是鉆石天然的亮度和光芒,更是鉆石的靈魂。無論鉆石太薄或太厚都會漏光,只有理想切工即3EX(切工極好EX,修飾度極好EX——包括對稱性極好EX和拋光極好EX)才使鉆石更加璀璨奪目。
黃鉆的切工也是其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不像標準圓鉆型白鉆的切工顯得那么重要,又比彩色寶石的切工對其價值貢獻更大。黃鉆的切工好壞也可從比率、對稱性和拋光三方面進行評價。
請謹記:鉆石不需要產地鑒定!這是由于鉆石顆粒小、包裹體很少、毛胚統一分類分級及銷售模式所致,最重要的是產地特征不明顯,只有一些大的記名鉆石標注有明確的產地。對于鉆石來說,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鉆石的國家是印度,而累積鉆石產量最大的國家是南非,然而并不是南非產的鉆石品質就最好。關鍵在于權威鑒定機構所出的鉆石分級證書。
怎樣鑒評彩寶
近年來,彩色寶石(又稱“有色寶石”,簡稱“彩寶”)市場火熱,然而它在重要的寶石學文獻中卻并沒有確切的定義。
廣義的彩色寶石,泛指除鉆石外,所有天然的和人工的珠寶玉石,包括無機寶石(含無色寶石)和有機寶石,乃至人工寶石及仿制品。
狹義的彩色寶石,是指除鉆石外的所有的天然寶石——由自然界產出,具有美觀性、耐久性和稀少性,可加工成飾品的礦物單晶體(可含雙晶),譬如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變石、碧璽、尖晶石、坦桑石及石榴石等,甚至包括無色寶石如無色水晶、無色鋯石、無色托帕石及無色藍寶石等。
彩寶的鑒評目前還沒有一套國際公認的標準,行業內基本上遵循4C標準。我國率先出臺了紅寶石(GB/T 32863-2016)、藍寶石(GB/T 32862-2016)和祖母綠(GB/T 34545-2017)3個分級標準,從而開啟了彩寶品質分級標準化的嶄新篇章。
彩寶的美麗不僅取決于顏色、凈度,還取決于火彩(與切工、凈度和透明度有關)。彩寶與鉆石的鑒賞與評估不同之處有4——
1.彩寶的顏色評價——顏色是決定彩寶價值最重要的因素,在其價格構成中所占權重最高。彩寶必須進行切工定位,這是由于多數彩寶都具有各向異性——即多色性,還有顏色不均勻性。切磨時應使臺面嚴格垂直于長軸方向,避開多色性的影響,使得成品從臺面上看其顏色最純正和最飽和,否則會導致顏色不正,即受多色性的影響而偏色甚至帶雜色。
注意:只有在晴天10~16時的自然光(相當于色溫4500~5500K、顯色指數不低于90的標準照明光源)下,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等彩寶呈現的顏色最真實,最有利于顏色的觀察及分級評價。
觀察時,在白或淺灰色的中性環境中,手持寶石腰部,使寶石距離光源約25厘米,在反射光下,可晃動寶石30°角,從寶石冠部或臺面觀察其反射色及內反射色,才是紅、藍寶石和祖母綠等彩寶的真實顏色。
請謹記:必須在相同光源和背景下,鑒評彩寶;選購時,在不同光源(黃色暖光、白色冷光以及標準光)下顏色均不變,表示彩寶品質最好。
2.彩寶的凈度評價——不能套用鉆石的凈度標準。鉆石凈度評價使用十倍放大鏡,而彩寶通常依據肉眼觀察來確定,尤其是紅寶石、祖母綠和碧璽等寶石素有“十寶九裂”之說。彩寶的凈度沒有鉆石的要求那么嚴格,即使像拍賣價高達數千萬的緬甸產紅寶石或哥倫比亞產祖母綠首飾,也可從它們的圖片上明顯可見包裹體,真可謂美麗與缺憾同在。
至于包裹體特征可以說是天然寶石獨一無二的“指紋”特征,不僅是寶石品種及產地鑒定的重要指標,而且也是寶石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造就了星光紅、藍寶石及祖母綠貓眼,還成就了獨具魅力的達碧茲祖母綠,像祖母綠中的瑕疵更被它的“鐵桿粉絲”謂之“祖母綠花園”,這是大自然留下的時光印記,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和美感。
注意:彩寶的內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寶石內部的天然包裹體、生長痕跡和人為造成的特征,而彩寶的外部特征則是指暴露在寶石外表的天然生長痕跡和人為造成的特征。然而,當這些內、外部特征影響到彩寶的美麗程度時,就屬于瑕疵或雜質或缺陷。
觀測時,必須在規定的條件下, 根據彩寶的內、外部特征的類型、大小、多少及所在位置對其美麗程度的影響程度判斷凈度級別。
3.彩寶的切工評價——既不像鉆石那樣嚴格,也沒在其價格中占權重那么大,主要看長、寬、厚的比例與角度、對稱性對“火彩”或反火及亮度等光學效應的影響。
4.彩寶評價的特殊性——優化處理及產地因素。比如,絕大多數紅、藍寶石的顏色都是熱處理而成,而絕大多數祖母綠都或多或少有凈度優化。因而,鑒評紅、藍寶石時,就增加了是否經熱處理及熱處理的程度指標,而鑒評祖母綠時,同樣增加了是否存在凈度優化及凈度優化處理的程度指標。
彩寶的產地對于其價值也有很大影響,這是由歷史和人文等原因和市場因素等條件決定的,這一點與鉆石鑒評不同。產地鑒定只是針對具有收藏投資價值的一些珍貴的包括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等彩寶。國際上的這類寶石鑒定證書一般都會標明它們的產地。
緬甸盡管是亞洲頂級紅寶石產地,但并不意味著緬甸產的紅寶石就最好。原因可能有3:一是緬甸著名的紅寶石礦區不只抹谷(Mogok)1個,另外還有猛速(Mong Hsu);二是并非每個礦區所產的紅寶石都是頂級的;三是鴿血紅紅寶石并非只產于抹谷,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和越南等國也都有它們的身影。
同理,緬甸抹谷也是皇家藍藍寶石的主要產地,克什米爾是矢車菊藍藍寶石的主要產地,而哥倫比亞穆佐則是世界上最好的祖母綠的主要產地。
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
三大彩寶的鑒評要點
顏色(紅寶石):包括3個色調類別和4個彩度級別。采用“彩度+色調”方法進行描述。若彩度為“深紅”、色調為“紫紅”時,則稱之為“深紫紅色”;若彩度為“紅”時,則直接稱之為“紅色”、“紫紅色”及“橙紅色”。
紅寶石的顏色要求純正、濃艷而又飽滿,若色調不正,顏色偏紫或偏橙都會影響其品質;若彩度太深偏暗或太淺發粉也會降低其品質,因而紅寶石以純正的“艷紅”——商業上稱“鴿血紅”的價值最高。所謂“鴿血紅”,是指紅寶石的紅色有如緬甸當地成年鴿子動脈中流動的鮮血般鮮艷濃烈的深紅色,純凈而又明亮。
世界各大寶石鑒定機構出具“鴿血紅”鑒定證書時,首先必須確定紅寶石的天然性,針對天然的未經人工優化處理或只經熱處理的刻面型紅寶石裸石,依據紅寶石中致色元素鉻達到一定的百分含量(Cr2O3通常為2%~3%,使其顏色紅艷鮮亮且熒光強),再以紅色的色調和彩度等各項指標與標準比色卡進行嚴格比對得出。
顏色(藍寶石):包括3個色調類別、4個彩度級別、3個明度級別及均勻性描述(有均勻和不均勻之分,若從臺面觀察時,可見色塊、色斑或色帶時應該描述)。采用“明度+彩度+色調”方法進行描述。若明度為“明亮”、彩度為“艷藍”、色調為“藍”時,則稱之為“明亮艷藍色”。
藍寶石的顏色要求純正或略帶紫色調、鮮艷明亮而又均勻,若色調不正,顏色偏綠或太紫都會影響其品質;若彩度太深發黑或太淺也會影響其品質;若明度不明亮或偏灰并且顏色分布不均勻都會降低其品質,因而藍寶石以“艷藍”或“濃藍”(即商業上稱的“皇家藍”和“矢車菊藍”)的價值最高。所謂“皇家藍”,是指艷藍或濃藍中不具有輕微紫色調,即呈強烈而飽和的純藍色,又被譽為“貴族之藍”;而“矢車菊藍”則是指呈朦朧的天鵝絨般的略帶紫色調的濃艷藍色藍寶石。
顏色(祖母綠):包括3個色調類別和4個彩度級別。采用“彩度+色調”方法進行描述。若彩度為“艷綠”、色調為“微藍綠”時,可去掉“微”字,則稱之為“艷藍綠色”。
祖母綠的顏色要求純正、濃艷而又飽滿,若色調不正,顏色偏黃或太藍都會影響其品質;若彩度太深偏暗或太淺也會降低其品質,因而祖母綠以純正的“艷綠”也可略帶藍色調的價值最高。
凈度:分為3~4級,包括極純凈(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不易見內、外部特征,或僅在不明顯處有點狀或絲狀包裹體,不過紅寶石還可有輕微的外部瑕疵,但對整體美觀幾乎沒有影響)、純凈(肉眼難見其內、外部特征,寶石內部較為干凈,可含少量外部特征,但對寶石整體美觀有輕微影響)、較純凈(肉眼可見寶石內、外部特征,對寶石美觀有一定影響)及一般(肉眼易見寶石內、外部特征,對寶石美觀有明顯影響),其中極純凈這一級別只有紅、藍寶石有,而祖母綠無此級別,這是由于祖母綠極純凈者罕見。
注意:紅、藍寶石或祖母綠常見的內部特征包括點狀、管狀、晶體狀、指紋狀包裹體,針狀、云霧狀和圓盤狀包裹體(只有紅、藍寶石有)或流體包體(包括氣液二相或氣液固三相包裹體,只有祖母綠有),裂紋或縫隙和空洞;而外部特征則包括表面紋理、拋光紋、刮痕、棱線磨損及破口。
火彩:分為4級,包括極好(紅、藍寶石的火彩≥70%,而祖母綠的火彩≥60%,火彩非常多,極易觀察,整體亮麗而閃爍)、很好(紅、藍寶石的火彩介于50%~70%,而祖母綠的火彩介于30%~60%,火彩很多,明顯可見,絕大部分亮麗而閃爍)、好(紅、藍寶石的火彩介于20%~50%,而祖母綠的火彩介于10%~30%,火彩多,易于觀察,大部分亮麗而閃爍)、一般(紅、藍寶石的火彩<20%,而祖母綠的火彩<10%,火彩少或無,不易觀察)。
注意:這里的火彩是指紅、藍寶石的反火部分占冠部總面積多少及其明亮程度。觀察時最好轉動寶石,從寶石冠部觀察光在寶石內經反射和內反射等作用所產生的閃爍現象,即估計其火彩比例及亮度。
熱處理(紅、藍寶石):分為5級,包括未經熱處理(N,無熱處理跡象)、熱處理無殘留(H,有熱處理跡象,但沒有殘留物存在)、熱處理少量殘留(H1,寶石內部裂隙中有少量的殘留物,但表面特征不明顯)、熱處理中量殘留(H2,寶石內部裂隙中有較多的殘留物,表面裂隙中也有較明顯的殘留物)及熱處理大量殘留(H3,寶石內部裂隙中有很多的殘留物,表面裂隙和/或凹坑中有明顯的殘留物)。
注意:觀測紅、藍寶石內部包裹體(針狀金紅石晶體斷裂及鋯石暈等)有無變化區分是否經過熱處理。
凈度優化(祖母綠):分為5級,包括未經凈度優化(N,無凈度優化跡象)、不明顯(IF,只有達表面的小縫隙,極少量充填物,對凈度影響可忽略不計)、輕微(F1,臺面有不多于1個或其他位置有不多于3中縫隙,中等量充填物,對凈度有輕微影響)、中等(F2,臺面有不多于1個大縫隙或不多于3中縫隙或其他位置有不多于2個大縫隙,較多充填物,對凈度有一定影響)及明顯(F3,臺面有1個以上大縫隙或其他位置有2個以上大縫隙或貫穿縫隙,大量充填物,對凈度有明顯影響)。
注意:祖母綠的凈度優化是指通過在祖母綠縫隙中充填無色物質如無色油或樹脂等改善其凈度和外觀,10倍放大鏡下未見充填物出露。
切工:包括刻面寶石的比例及修飾度。比例是指寶石的長軸、短軸、冠高、亭深、全深等各部分尺寸及相互之間的比例,其中以長短軸比為主,但不同琢型的長短軸比是不同的,如橢圓形1.33:1~1.66:1、墊形1.1:1~1.2:1、祖母綠型1.5:1~1.75:1等;而修飾度則包括寶石的對稱性及拋光等方面。
紅、藍寶石的琢型以橢圓形和墊形最佳,而祖母綠的琢型則以祖母綠型最好,它們的切工比例若正好在各種琢型的范圍內并且對稱性好、拋光度好最為理想,若大于或小于這些比例都會影響其價值,偏離越大,影響越大。
質量:克拉重量保留至小數點后第2位。對于紅、藍寶石及祖母綠來說,要求越大越好,越具有稀有性和震撼性價值越高。紅寶石和祖母綠一般顆粒較小,3~5克拉的極品紅寶石和祖母綠,已具有收藏投資價值,優質者超過10克拉已非常稀少。不過,大顆粒的優質藍寶石相對容易找到,但5克拉以上的頂級藍寶石已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