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白肉,誰更健康?
□ 專家支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紅肉與白肉,各是什么肉?
要區分紅肉、白肉,首先是看生肉的顏色。有一種成分,讓生肉的顏色呈現紅色,這種成分就是血紅素。
人們日常吃的瘦肉,是各種動物的肌肉,其中的肌紅蛋白中就有血紅素。肌肉收縮和舒張消耗能量,而肌肉活動量越大,需要的氧氣就越多,肌肉里就會有更多的血紅素。
一般來說,肉越紅,說明其中的血紅素含量越高。比如牛羊肉比瘦豬肉紅,瘦豬肉又比雞胸肉紅,這意味著牛羊肉含的血紅素比豬肉高,豬肉血紅素含量又比雞肉高。所以,牛羊肉是典型的紅肉,雞肉是典型的白肉。
總體來說,牛、羊、鹿、驢、馬、豬等動物的肉通常都被叫做紅肉。雞、鴨、鵪鶉等禽類的肉顏色淺,通常被叫做白肉。
同一種動物的肉顏色也不同?
是的,同一種動物的肉肉色也有不同之處。同樣是雞肉,雞脖子、雞腿上的肉,就比雞胸肉顏色紅。這是因為脖子和腿部運動量比胸部大,需要耗費更多的氧氣,因而其中的血紅素含量也更高。
如果比較不同的禽類產品,會發現鴿子肉的顏色比雞肉深一些,因為鴿子要長途飛行,需要耗費的力氣更大,肌肉里就要配備更多的血紅素。那些籠養的肉雞不需要飛,甚至走動的機會都沒有,自然不需要太多血紅素,肉的顏色比較淺。
烹飪過的肉顏色也會變化?
肉的顏色在煮熟后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受熱烹調后,血紅素中的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肉的顏色會從紅色變成褐色(氧化過程)。一般來說,顏色越深紅的生肉,煮熟后的顏色越接近于褐色,比如醬牛肉、涮羊肉。顏色相對淺的豬肉,煮熟后就是淡黃褐色,比如清燉排骨肉的顏色。那些淺粉色的雞胸肉,煮熟后幾乎是白色。
粉紅色的熟肉制品是怎么回事?
超市中的一些醬牛肉、肉腸火腿、培根類食品之所以會顯現出粉紅色,是因為使用了“亞硝酸鈉”這種發色劑處理的結果,已經不是自然的紅顏色了。亞硝酸鈉加入到肉中后,會被緩慢分解成一氧化氮,它和血紅素里的鐵離子結合,煮熟后的肉就會呈現粉紅色。
哪種肉對健康更有益?
中國人傳統上認為,紅肉比較“補”。鴿子肉比雞肉“補”,散養雞的肉比籠養雞的肉“補”,牛羊肉比豬肉“補”。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比較紅的肉,其中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較高,蛋白質也比較高。如果患有缺鐵性貧血,如果肌肉薄弱、血壓偏低、身體怕冷,如果長期節食減肥內分泌紊亂,那比較適合多吃紅肉。
但在歐美人看來,白肉更好,紅肉反而不健康,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特別是美國的研究結果,紅肉吃得太多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腸癌的風險,特別是燒烤牛肉、烤牛排、烤羊肉串之類,因為含有高溫產生的致癌物。相比較而言,研究沒發現白肉有害健康,甚至有些研究還發現日常用白肉替代紅肉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換句話說,就是有利于長壽。所以,西方國家比較提倡吃白肉。
到底該選哪種肉?
同樣是肉類食物,中西方的消費觀念大不同,且都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這種差異主要來自國情和身體狀態。
西方國家蛋白質營養不良、貧血、低血壓、怕冷的人比例少。他們從小大量吃肉,已經不需要再攝入過多鐵元素,過量食用可能帶來患心血管病和癌癥的風險。
再者,男性和女性相比,女性需要鐵的供應標準比男性高,所以女性相對適合吃紅肉。男性由于本身對鐵需要量少,因而沒必要吃大量紅肉。所以,我國居民按《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有40~75克肉就足夠了。但現實中往往是男性吃肉較多,女性卻經常不肯吃,這值得消費者注意。
總之,天然的食物各有好處,并沒有什么絕對好或絕對壞的食品,關鍵在于身體狀態和膳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