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寶石知多少
□ 呂林素 徐立國/文
由古至今,我國特色的寶石資源種類從少逐漸增多。從最早的史前文明時期,特別是距今8000~3500年的“玉器時代”,主要是就近在溝河和山野撿拾的地表砂礦,主要包括和田玉、岫玉、獨山玉和綠松石等“四大名玉”,其次是瑪瑙(包括雨花石)、大理石(包括藍田玉)以及煤精、象牙等品種。
夏至唐宋,開發利用了容易開采或采捕的寶石資源,主要包括天然珍珠、孔雀石、水晶、和田玉(包括新疆的“昆山玉”、“準噶爾玉”或“瑪納斯玉”)、琥珀、紅寶石、藍寶石、印章石(包括青田石)和硯石(包括“端石”、“歙石”、“紅絲石”、“洮河石”和“砣磯石”)等。
到元明清時,才大規模開發利用了其他寶石資源,主要包括翡翠(原云南騰越州的蒙光路——今緬甸克欽邦的孟拱“烏尤江”流域)、瑪瑙(包括“滇南紅”)、紅寶石和藍寶石(原云南永昌府猛密宣撫司——今緬甸抹谷)、碧璽(原云南省永昌府騰越廳——今緬甸猛密)、水晶、鉆石、琥珀、印章石(包括“田黃”、昌化石、雞血石、“長白石”)和硯石(包括“燕子石”、“菊花石”、“松花石”和“賀蘭石”)等。
“兩縱兩橫”的資源構架
當你展開一張中國寶石資源分布圖,就會發現我國的寶石資源既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除了上海和天津),又相對集中——新疆、云南、內蒙古、吉林、四川、遼寧、山東、青海、河北、河南、湖北、浙江和臺灣等均富集寶石。這些寶石規律分布于“兩縱兩橫”4條寶石礦帶上,其中又以新疆、云南、臺灣的寶石資源最為豐富,這是由我國的地質特點造成的寶石資源存在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構造復雜,整體上由3大板塊(華北、華南和塔里木克拉通)與4條巨型造山帶——天阿-興蒙中亞造山帶、秦-祁-昆中央造山帶、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環太平洋造山帶——拼合而成,橫跨濱西太平洋、古亞洲、秦-祁-昆和特提斯-喜馬拉雅4個成礦域,從而形成了寶石品種繁多、成礦類型多樣、礦床規模不等的特色寶石礦藏。
一、東部沿海寶石帶: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其間還包裹著一條呈北北東向延伸的深大斷裂,在濱西太平洋成礦域上形成了一系列玄武巖型、熱液蝕變型等有關的寶石礦床。
天然寶石資源——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湖南沅江一帶形成了金伯利巖型原生礦及砂礦2類鉆石礦床,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
從北到南,沿著黑龍江穆棱、吉林蛟河、遼寧寬甸、河北萬全、山東昌樂、江蘇六合、福建明溪、海南蓬萊、臺灣臺中一帶,分布著紅寶石、藍寶石、橄欖石、鋯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新生代玄武巖型原生礦及砂礦2類寶石礦床。
天然玉石資源——從北到南都分布有蛇紋石玉,包括吉林的“集安玉”或“安綠玉”、遼寧的岫玉、山東的“泰山玉”、安徽的“鳳陽玉”或“天長玉”、江西的“弋陽玉”、廣東的“南方玉”或“信宜玉”、廣西的“陸川玉”,加之福建和臺灣等地也有,其中以遼寧岫玉的品質最好、儲量最大、最具代表性。
還有遼寧的“河磨玉”和“桓仁玉”、河北的“唐河玉”、江蘇的“梅嶺玉”、湖南的“香花玉”以及臺灣花蓮的碧玉等和田玉資源。
此外,還有久負盛名的黑龍江遜克和遼寧阜新的瑪瑙、江蘇六合的雨花石、臺灣的藍玉髓(俗稱“臺灣藍寶”)、廣東陽春和江西瑞昌的孔雀石以及一系列粘土礦物質玉等資源。
最近,遼寧北票和河北宣化的“戰國紅”瑪瑙、安徽馬鞍山的綠松石更是異軍突起。
天然有機寶石資源——我國的化石型有機寶石(不可再生的古生物化石質寶石)幾乎都集中分布于這一寶石礦帶中,像遼寧撫順的琥珀和煤精、海南黃巖島的玉化即方解石化硨磲等。
二、天阿-興蒙寶石帶:西自北疆,中經甘肅北山,東迄內蒙古東北端,在古亞洲成礦域上形成了主要與花崗巖、超鎂鐵質巖等有關的寶石礦床。
天然寶石資源——整條寶石帶盛產寶石,分布著綠柱石家族寶石(以海藍寶石為主,其次為摩根石,還有奇特的水膽海藍寶石)、碧璽、水晶家族寶石(以芙蓉石為主)、長石家族寶石(以天河石為主,其次為中長石、月光石)、托帕石、紫鋰輝石、尖晶石、金綠寶石(包括貓眼)、鋯石、石榴石和磷灰石等稀有金屬或花崗偉晶巖型、石英脈型寶石礦床。
最著名的當數新疆阿爾泰和內蒙古角力格太的優質海藍寶石、天河石和碧璽等,并且在國際上都有一席之地。
此外,北疆還有大理巖型紅寶石、透輝石,矽卡巖型鈣鋁榴石(被譽為“阿爾泰祖母綠”)、鈣鐵榴石(包括翠榴石)及霓石(俗稱“烏魯木齊石”)等。
內蒙古赤峰黃崗梁地區還產出特有的綠水晶、魚眼石和粉紅色方解石等。固陽的中長石經優化處理成美麗的“紅長石”,曾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天然玉石資源——整條寶石帶也盛產玉石,包括和田玉(包括天山北麓的“瑪納斯玉”或“準噶爾玉”、天山中段的青花子料、天山西段的“特克斯翠玉”)、綠松石、蛋白石(包括歐泊,如西蒙新近發現有白歐泊)、石英巖玉(包括新疆的“金絲玉”和內蒙古的“佘太翠”)、瑪瑙(以阿拉善盟的“葡萄瑪瑙”和“戈壁瑪瑙”或“阿拉善玉”最為著名)等。
還有一些特色玉石資源,像北疆的硅化木(以奇臺的硅化木最有代表性)、獨山玉、方鈉石(俗稱“藍紋石”或“天山藍”)、透輝石質玉(俗稱“哈密翠”)、鋰云母玉(俗稱“丁香紫”)和白云母玉(俗稱“阿山玉”)等。
此外,內蒙古還有粘土礦物質玉(巴林石、雞血石)、白云石玉(俗稱“木紋石”)、微斜長石玉(俗稱“白云鄂博玉”或“白云玉”)和菱鎂礦(被誤稱為“白松石”)等資源。
三、秦-祁-昆寶石帶:東起蘇魯,中經秦嶺-大別山和祁連山,西迄東-西昆侖山,沿著橫亙于整個中國大陸的中央造山帶,在秦-祁-昆成礦域上形成了大規模的玉石礦床。
天然寶石資源——整條寶石帶上只產出少量寶石,包括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海藍寶石、碧璽、榍石、水晶、天河石、石榴石、方柱石、磷灰石、透輝石和空晶石(屬于紅柱石)等,其中南疆的優質碧璽、方柱石、榍石等以及河南的空晶石等有一定經濟價值。
天然玉石資源——整條寶石帶上盛產各種玉石,我國“四大名玉”都有產出,這里還是世界著名的和田玉、綠松石及獨山玉的傳統產地,還有青海、甘肅中祁連、河南欒川和陜西丹鳳也產軟玉。此外,蛇紋石玉更是廣泛分布,從東邊的蘇魯地區(“日照玉”和“贛榆玉”)、經秦嶺-大別山(“洛南翠”和“酒泉玉”)、到西邊的祁連山-昆侖山(“祁連岫玉”和“昆岫玉”)均有產出。
還有許多特色玉石資源,譬如:南疆的直閃石玉(被誤稱為“粉色和田玉”)和硬石膏玉(俗稱“香妃玉”),青海的薔薇輝石、鈣鋁榴石玉(俗稱“祁連翠”)和綠泥石玉,湖北大冶的孔雀石,陜西的藍田玉、鋰云母玉(俗稱“丁香紫”)、白云母玉(“商洛翠”),以及石英巖玉(如河南的“密玉”、陜西的“華陽紫玉”——被誤稱為“紫綠瑪瑙”、安徽的“大別山玉”)、瑪瑙(如甘肅的“甘南紅”)、木變石(如河南的“淅川玉”)、符山石玉(如河南的“回龍玉”)等資源。
四、西南三江寶石帶:主要包括云、川、藏3省(區),并且在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中,造就了豐富多樣的非常“年輕”(以新生代為主)的寶石資源。
天然寶石資源——整條寶石帶上盛產各種寶石,包括紅寶石、藍寶石、海藍寶石、摩根石、金綠寶石、托帕石、碧璽、尖晶石、水晶、長石、石榴石(其中以鈣鋁榴石、鈣鉻榴石最具代表性)、紫鋰輝石、透輝石、淺閃石、錫石、白鎢礦、藍晶石、空晶石、白鉛礦和赤銅礦等。
這些寶石幾乎云南都有產出,并且以紅寶石、祖母綠、碧璽、錫石等更為著名。
川西的海藍寶石、紫鋰輝石、白鎢礦也獨具特色。
天然玉石資源——整條寶石帶上也產各種玉石,像軟玉、蛇紋石玉(其中四川的蛇紋石貓眼最具特色)、綠松石、薔薇輝石、獨山玉、石英巖玉、玉髓、瑪瑙、大理石(云南大理是其命名地)、漢白玉(以“蜀白玉”最佳)、菱鋅礦、異極礦、硅孔雀石、磷鋁石、白云石玉(如川西的“夏珠翠”)、綠泥石玉(包括西藏的“仁布玉”和“果日阿玉”)、文石玉(包括云南的富鍶文石玉和西藏的“象牙玉”)、霞石玉(如四川的“藍紋石”)、透輝石玉(俗稱“四川翠”)等。
其中以瑪瑙(如云南的“滇南紅”、川西的“川南紅”和“鹽源瑪瑙”)、玉髓(如云南的“黃龍玉”和川西的“伊津玉”)、葡萄石、異極礦等最為典型。
中國特色的寶石資源
我國的寶石資源種類相當齊全,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種之多。
一、特色寶石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100種單晶體(含雙晶)寶石,常見寶石幾乎都有,包括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水晶、石榴石、尖晶石、海藍寶石、長石、碧璽、鋯石、托帕石、橄欖石、磷灰石、紅柱石、方柱石、透輝石、鋰輝石和黝簾石等,還有錫石、白鎢礦和磷氯鉛礦等獨具特色的稀少寶石,其中以藍寶石最具代表性。
藍寶石:在我國古代,藍寶石主要產于云南怒江一帶以及永昌府猛密宣撫司——今緬甸抹谷一帶。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發現了豐富的藍寶石資源,主要為玄武巖型,特點與澳大利亞的藍寶石相似,地域包括山東昌樂、江蘇六合、福建明溪、海南文昌和臺灣臺中等地,其中以山東昌樂為主。
我國的藍寶石以山東藍寶石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晶體完整、顆粒較大、顏色偏深。藍寶石晶體大多具有較好的六方晶形,通常呈腰鼓狀、桶狀及短柱狀,少數呈碎塊狀、渾圓狀。晶體長一般為20~40毫米,少數可達100毫米;砂礦粒徑一般為5~10毫米,少數可達30毫米。通常藍色系列顏色偏深,多呈綠藍、深紫藍、藍黑色,透明度較低,平直或六邊形色帶較發育,可通過加熱優化處理方法使其顏色變淺、透明度增加;黃色系列深淺均有,多呈淺綠黃、微棕黃、金黃色,透明度較好,凈度高;多色系列的,比如同一粒藍寶石上2種及以上顏色共存,規律組合、界限分明,構成各種圖案。
山東昌樂藍寶石資源豐富,含礦面積大,埋藏淺,易開采,潛在經濟價值十分可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藍寶石集散地,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二、特色玉石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近100種玉石,常見玉石包括軟玉(包括和田玉)、蛇紋石玉(包括岫玉)、獨山玉、綠松石、孔雀石、薔薇輝石、玉髓、瑪瑙、石英巖玉、大理石(包括漢白玉、藍田玉)等,還有異極礦、直閃石玉、橄欖石玉等獨具特色的稀少玉石,其中以和田玉、印章石和硯石最具代表性。
1. 和田玉:在我國古代,已開發利用近10個地區的和田玉,特別是優質的昆侖山下的和田玉,并且和田玉向東流傳入中原地區、向西流傳入中亞地區,走出了著名的“玉石之路”。
如今,我國珠寶市場上常見的和田玉主要來自新疆、青海、遼寧岫巖、臺灣花蓮,此外,還有廣西大化、貴州羅甸、四川雅安以及湖南臨武等地。
我國的和田玉以產狀多樣、顏色豐富、質地細膩而著稱。不僅種類多、儲量大,而且各有千秋。無論是新疆西昆侖山一帶(以“白玉子料”最受歡迎),還是青海東昆侖山一帶(以翠青玉為特色),抑或是遼寧岫巖一帶(以“析木玉”質地最優)和臺灣花蓮(以碧玉貓眼最具特色)所出產的和田玉,都成為收藏投資的最佳標的物之一。
新疆“血統”最純正的和田玉,原石有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和子料之分,其中子料最受世人追捧;按顏色可劃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黃玉等品種,其中以白玉中的“羊脂玉”最受歡迎,因具有毛氈狀結構,質地溫潤細膩,摸著絲滑,給人“似透非透”之感,體現了中華民族性格中的“含蓄之美”,深受國人喜愛。
2.印章石:章料用材極為廣泛,既有用寶石制印,如碧璽、海藍寶石、水晶及藍剛玉等,又有用玉石制印,如翡翠、和田玉、孔雀石及瑪瑙等。事實上,只有硬度4左右的粘土礦物質玉最適合于制印。因而,粘土礦物質玉即印章石。
印章石在我國東西南北中均有分布,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同產地有不同的名稱,給人很多品種的假象,常讓人無所適從。
從北到南,我國有名的印章石主要有:黑龍江的“東寧石”、吉林的“長白石”、內蒙古的巴林石和雞血石、河北的“木蘭石”、北京的“京西石”、山東的“萊州石”、陜西的“五花石”、河南的“四方石”、青海的“都蘭石”、江蘇的“溧陽石”、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及雞血石、福建的壽山石、湖北的“巴東綠”、江西的“高洲石”、廣東的“廣綠石/廣綠玉”、廣西的“東興石”、云南的“云南綠”、四川的“四川綠”和“雅翠”,貴州的“貴州綠”、“紫袍玉”和“大塘石”等,其中以壽山石(包括“田黃”)、青田石、昌化石及雞血石最具代表性。
從礦物學角度看,印章石包括高嶺石型(如“巴林石”)、迪開石型(如壽山石)、珍珠石型(如壽山石中的“田黃石”)、葉蠟石型(如青田石)、絹云母型(如“廣綠玉”)、伊利石型(如“云南綠”)等6類,有時由多種礦物成分共同構成,可直呼“粘土礦物質玉”,而含辰砂的粘土礦物質玉則稱為“雞血石”。
3.硯石: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包括水晶和玉石等,但是經實踐發現,質地細膩、硬度4左右的泥板巖等硯石,發墨貯墨,才是優質的硯材。
我國東西南北中均有硯石分布,與印章石一樣,不同產地的硯石有不同的名稱,造成有很多硯石品種的假象。
從北到南,硯石主要有:吉林的“松花石”、遼寧本溪的“青紫云石”、北京的“潭柘紫石”、河北的“易水石”、山東的“魯硯石”(以“紅絲石”、“燕子石”、“砣磯石”為佳)、山西的“金星石”、河南的“蔡州白石”和“方城石”、江蘇的“漱石”、浙江的“越石”、安徽的“歙石”、江西的“龍尾石/騖源石”和“江城石”、甘肅的“洮河石”、寧夏的“賀蘭石”、湖南瀏陽的“菊花石”和“三葉蟲硯石”或“永順石”、廣東的“端石”、四川的“苴卻石”和貴州的“織金石”等,其中以“端石”、“歙石”或“龍尾石”和“洮河石”最為著名。
從巖石學角度看,硯石包括泥質巖(如“端石”、“苴卻石”、“易水石”中的“紫翠石”)、粉砂巖(如“易水石”中的“玉黛石”)、泥灰巖(如“魯硯石”中的“淄石”、“尼山石”和“薛南山石”)、凝灰巖(如“越石”)、灰巖(如“紅絲石”、“松花石”、“菊花石”)、板巖(如“洮河石”、“嘉峪石”、“賀蘭石”)、千枚巖(如“砣磯石”)和大理巖(如“蔡州白石”、“織金石”)等8類,其中以泥板巖類硯石的質地最佳。
三、特色有機寶石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十幾種有機寶石,包括珍珠、美羅珠、珊瑚、龜甲(包括玳瑁)、貝殼(包括硨磲、腹足綱或螺類又稱“金絲硨磲”及萬寶螺或“血硨磲”)等生物型有機寶石,以及琥珀、煤精等化石型有機寶石,其中以珍珠和珊瑚最具代表性。
1.珍珠:古代由于過度采集,致使我國的天然珍珠絕跡。然而,在全球天然珍珠資源日漸枯竭之際,我國的養殖珍珠卻成了世界珠寶市場上一顆耀眼的“東方明珠”。
早在宋代我國就已發明了人工養殖珍珠技術,并傳到日本。我國既有淡水養殖珍珠——傳統上指淡水無核珍珠——商業上習稱“淡水珠”,又有海水養殖珍珠——傳統上指海水有核珍珠——商業上習稱“海水珠”,還有少量非傳統的淡水有核珍珠——商業上習稱“愛迪生珍珠”和海水無核珍珠。
我國的淡水珍珠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遼寧等省的河湖中,其中淡水有核珍珠只產于浙江諸暨——被譽為“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尤以江浙一帶的淡水珍珠最佳,并形成了以浙江諸暨、江蘇蘇州渭塘等為代表的珍珠加工基地;我國的海水珍珠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包括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的海域,其中海水無核珍珠主要產于廣東汕頭和廣西合浦,尤以廣西合浦的海水珍珠最佳。
盡管我國養殖珍珠的總體品質略遜于日本及其他國家的海水珍珠如南洋珍珠和大溪地珍珠,品質有待于提高,然而“愛迪生”淡水有核珍珠為中國獨創,成了“大(顆粒大,平均直徑達12毫米以上,最大直徑可達20毫米)、光(皮光好,光澤靚麗)、圓(圓度好,大多呈正圓形)、艷(色彩豐富而鮮艷,除了白色和金色,更有奇特的紫色和古銅色,并伴有金屬暈彩)”的淡水珍珠的代名詞,可與國外優質珍珠媲美。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國——約占世界珍珠總產量的八九成以上。
2.珊瑚:在我國古代,紅珊瑚主要通過“絲路”商貿輸入中原地區。如今,我國臺灣地區的紅珊瑚已成為世界珠寶市場上的“東方之最”。
全世界80%的深海紅珊瑚(不包括淺海的沙丁珊瑚)都來自中國臺灣,并且全世界紅珊瑚的開采、加工、銷售都聚集于那里,從而使之成為世界珊瑚最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紅珊瑚因為生長緩慢(像日本紅珊瑚群體壽命為15~20年,最大種群生長超過80年,珊瑚樹高70厘米,可見年生長率不足1厘米)、環境嚴苛(生長環境慘遭人類不良行為的破壞,加之氣候異常,使之危在旦夕)、人工難以培育、被過度捕撈(生長速度遠遠趕不上人類的打撈消耗速度,致使其種群和數量驟降)、限采禁采(在國際上被列為二級保護生物;在中國大陸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臺灣實行限區域限量開采)以及深海險采(多生長在海底懸崖峭壁上,加大了深海捕撈風險)等,使之極為難得,更加珍稀。
世界上紅珊瑚主要有四大產區。我國的紅珊瑚主要產于中國臺灣-日本海域珊瑚產區(包括臺灣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澎湖至香港間海域以及關島等太平洋諸島鄰近海域),其次是東南亞海域珊瑚產區(包括中國南海海域,如廣西防城港和北部灣海域)。此外,絲路上還有馬來西亞也產紅珊瑚。
紅珊瑚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其嬌艷的紅色,特別是我國臺灣地區出產的Aka珊瑚,顏色鮮紅,光澤明亮,品質上乘。另據2012年報道,臺灣生物多樣性專家鄭明修博士發現了臺灣紅珊瑚(C. taiwanicum)和珍貴紅珊瑚(C. carusrubrum)2個新的珊瑚物種,從而壯大了珊瑚家族。
我國不但擁有豐富的寶石資源,近年來寶石加工工藝也不斷提高,在鉆石、彩寶、玉雕、珍珠等4種寶石加工工藝上都表現不俗。特別是我國精湛的玉雕技藝——行話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目前,我國不僅是很重要的珍珠加工中心,而且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鉆石加工基地,彩寶加工工藝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