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石蘊藏豐富,天生麗質,在數千種礦物中以色彩繽紛、形態各異、散發光輝的特點獨樹一幟,給人以夢幻般華美之感。
螢石被譽為“世界上最多姿多彩的礦物”,可與有“七彩寶石”、“彩虹寶石”之稱的碧璽媲美。近年來,隨著碧璽的風行及其價格的飆升,螢石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螢石走進克拉時代
曾幾何時,螢石因質軟、易脆、光澤與火彩弱而一直被排除在傳統寶石行列之外,一般不用于傳統珠寶業,而多用于觀賞、收藏和陳列展示,偶爾被琢磨成刻面寶石,僅用作專業博物館陳列展示或珠寶發燒友寶石品種收藏。
只有塊狀或條帶狀螢石集合體躋身玉石行列,被用作玉雕材料。大量精美的螢石晶體卻只能淪為煉鋼或煉鋁爐中以及乳白玻璃和琺瑯制造中的“助熔劑”,或用作提取有用氟元素(F)的惟一礦物原料。
今非昔比,螢石因其優異的特性,不僅在工業上“小兵大用”——既是重要的工業“催化劑”,又是高新技術的“助推器”,而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含氟牙膏、冰箱和空調中的制冷劑即氟利(里)昂、烹飪鍋不粘面所用的特氟龍涂層,更是美化生活的良好載體——包括精美絕倫的螢石礦晶、精雕細刻的螢石擺件、神秘魔幻的螢石“夜明珠”,最重要的是還出現了異彩紛呈的螢石首飾。
如今,螢石作為寶石新貴,與其他貴重寶石一樣,也以“克拉(1克拉=0.2克)”論價了,特別是其中的變色螢石(白天呈深藍色、夜晚呈紫色)魅惑十足的變色效果頗受珠寶藏家青睞。
名稱由來
螢石是自然界中成分較簡單的、達到寶石級的一種氟化鈣(CaF?)礦物,又稱“氟石”。最奇特的是,螢石無論是在紫外線照射下、還是陰極射線照射下,都會發出如同螢火蟲般的熒光,這也就是它名稱的由來。
螢石的英文名稱為Fluorite,源自拉丁語Fluere。這個名稱經歷了幾個轉變:從泛指所有的易熔礦物和可作助熔劑的礦物,到僅指含氟的礦物,再到特指主要含氟礦物——螢石。
螢石的曾用名為氟石(Fluorspar),即由“流動(Fluor)”與“晶體棱角似矛(Spar)”組合而成。實際上,早在15世紀時,螢石就被德國礦工叫做Fluorspar;目前這個詞只用在工業上,指大塊螢石原料。
18世紀時,在《科學、藝術和貿易字典》中對“Fluors”詳細解釋其顏色、透明度、晶形,酷似真正的寶石,但其硬度不夠,其中紅、紫、綠三種顏色螢石可依次假冒紅寶石、紫晶和祖母綠。
我國珠寶界按《珠寶玉石 名稱》(GB/T 16552-2017)規定,將“螢石”這一術語列于附錄A(規范性附錄)珠寶玉石名稱中的表A.2天然玉石名稱中,這是由于目前國際國內珠寶市場上螢石多為玉石所致。
文化傳承
盡管“螢石”之名出現較晚,但它很早就被發現并利用了。例如,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長江流域下游以南的河姆渡人就曾選用螢石作裝飾品了,距今已有近7000年的悠久歷史。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有清代乾隆皇帝螢石質地的寶石印璽,足見國人對螢石的喜愛。
在國外,螢石同樣廣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并且從古代的寶藏到現代的實驗室用品與收藏品——
蘇美爾人在蘇美爾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甚至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文明時期,就已使用切磨好的螢石作為印章了。
古埃及時期,螢石被廣泛開采并應用于制作雕像,還雕刻成圣甲蟲形寶石——古埃及珠寶首飾中最耐人尋味的欣賞元素圣甲蟲,是象征復活與誕生的神秘圖騰,經常作為官員的印信被大量使用。
古羅馬時期,螢石曾被作為名貴玉石材料,主要用于雕刻制作造型精美的酒杯、壺具、碗碟、香爐和花瓶等實用器具和裝飾擺件。早在公元前62年,螢石花瓶首次被帶到了羅馬皇庭。老普林尼曾率先記錄了螢石的磷光性以及來自今伊朗的卡曼尼亞地區的螢石雕刻品,并且極其昂貴。
古羅馬人尤其珍視螢石酒杯,相信用它盛酒使人千杯不醉。螢石酒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螢石羅馬杯——有一把手,杯肚大,其上淺浮雕有十分精致的葡萄藤,色彩豐富,包括紫、綠、黃和白色,公元1世紀時用一整塊條帶狀螢石雕刻而成,現珍藏于大英博物館中。
英國曾盛產螢石——主要產于德比郡卡斯爾頓歐丁露天礦場——“藍色約翰”特定的礦床,最早由古羅馬人開采,大量用于雕刻制作酒杯使用。18世紀初約翰·柯克和約瑟夫·霍爾采螢石礦時,偶然發現古羅馬時代的古礦井,所采螢石主要用于制作時尚花瓶(如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藏的18世紀中期制作的“藍色約翰”花瓶)、珠寶首飾及其他裝飾品,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15世紀時,在古歐洲,螢石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Fluorspar。1529年,德國礦物學家阿格里科拉在他的著作中首次提到螢石具有優良的性能;1556年阿格里科拉發現螢石具有低熔點(1360℃)的特性而能用作“助熔劑”;1771年,瑞典化學家杜勒將螢石與硫酸反應制成了氫氟酸(HF);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桑首次從螢石中分離出氣態氟元素并定名為氟化鈣(CaF?)。螢石因在近代工業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載入史冊。
了解品類
無論是寶石級的單晶體螢石還是玉石級的螢石集合體,各自都可按其顏色、結構構造或紋飾、特殊光學效應以及特殊現象進行細分——
寶石級螢石:單晶體(包括雙晶),顆粒大,全透明,因硬度低而容易劃傷,因解理發育而容易破碎,過去很少用于珠寶首飾。隨著寶石切磨技術的提高和切磨工具的改進,如今嬌嫩的螢石也可切磨成精美的刻面型寶石。
紫色螢石:呈深紫、紫和淺紫色的螢石晶體,還有紫羅蘭色,常呈條帶狀分布。這種螢石的外觀酷似紫晶,國外稱之為“假紫晶(False Amethyst)”;但其硬度低于紫晶,我國古有“軟水紫晶”之說,現已不用。以江西德安和貴州獨山的紫色螢石最有代表性。
綠色螢石:呈藍綠、綠和淺綠色的螢石晶體,常見晶簇。當被切磨成祖母綠型時酷似祖母綠,國外有“假祖母綠(False Emerald)”之稱;還因其硬度低于綠水晶,古有“軟水綠晶”之說,現已不用。納米比亞產出祖母綠色螢石。
藍色螢石:呈藍、綠藍、淺藍、灰藍甚至藍黑色的螢石晶體,往往表面色深、中心色淺。我國以湖南瑤崗仙和福建永春的藍色螢石最有代表性。
黃色螢石:呈橘黃至黃色以及酒黃色的螢石晶體。主要產于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
粉色螢石:呈粉紅色的螢石晶體,稀少而珍貴。主要產于法國和瑞士交界處的阿爾卑斯山——位于歐洲中南部,近年來巴基斯坦和我國內蒙古赤峰也有產出。
無色螢石:呈無色透明至半透明的螢石晶體,常以單晶或晶簇出現。主要產于加拿大、美國、秘魯等地,我國湖南和內蒙古也有產出。
雙色螢石:指同一晶體顯示兩種顏色的螢石晶體,并且隨晶面輪廓形成明顯不同的色帶——顯示其生長過程中環境的變化,其中最常見的組合是綠色和紫色。法國有紫黃雙色螢石,我國湖南瑤崗仙地區產出綠紫雙色螢石。
變色螢石:指不同光源下呈現出不同顏色的螢石晶體。如馬達加斯加和巴西的變色螢石,在日光下為藍色或深藍色,在白熾燈光下為紫色,并且當光的波長不同時還會產生熒光,從而呈現出不一樣的美麗,我國江西吉安也有產出。
螢石“夜明珠”:指的是具有磷光效應的螢石,透明至半透明,多呈綠色(包括墨綠、深綠和淺綠)及紫色,通常綠色的磷光比紫色的強。另外,還有具有熱釋光特性的螢石——磷綠螢石(Chlorophane),受熱后會發出綠光。
玉石級螢石:常為粒狀或纖維狀螢石集合體,呈團塊狀或球狀或葡萄狀或脈狀構造,單一顏色、不同顏色交替出現呈條帶狀分布,半透明狀,多用作玉雕、裝飾材料。
藍色約翰:英文名稱Blue John,來自法語“Bleu Jaune”,意思是“藍黃色”。特指紫色、綠色、白色或黃色相間呈條帶狀分布的螢石,以及在白色或淺紅色基底上呈現藍、紫、紫紅及近黑色條帶的螢石。這是由于螢石在結晶過程中,有不同成分的液體周期性注入所致。最早主要產自英國德比郡,我國浙江武義也有產出。
綠色約翰:英文名稱Green John,指的是塊狀綠色螢石。主要產于英國,我國江西等省區也有產出。
當然,玉石級螢石中除了最為著名的藍色約翰和綠色約翰以外,近年來印度發現了淡黃、桔黃至磚紅色球狀螢石;我國河南固縣地區發現了紫色球狀、腎狀或葡萄狀螢石、內蒙古黃崗梁地區發現了深藍色螢石集合體、福建安溪和湖南郴州還發現了灰綠色球狀螢石(有的表面帶石英質皮殼),既可作觀賞之用,又可琢磨成弧面型寶石,還可作雕刻之用。
選購要領
螢石因色彩豐富、花紋美麗、晶瑩剔透而深受大眾喜愛。螢石的挑選與所有彩色寶石的挑選大同小異,主要從顏色、凈度、切工和大小(或克拉重量)4個方面入手,并兼顧產地,品質決定價值。螢石往往以色彩鮮艷奪目或色帶紋飾圖案美麗取勝。因此,顏色是決定螢石價值的關鍵因素。
顏色:要求鮮艷、純正、亮麗、均勻,無雜色。螢石具有多種誘人的顏色——使之成為讓彩虹也“自卑”的寶石,這是其魅力所在。
螢石通常以淺色為主,常呈各種色調的紫、綠、黃、藍、褐色,并且多種顏色集于一身(包括雙色和多色),無色、紅色(包括紅、粉紅、玫瑰紅、深紅色)及黑色罕見,有的還有變色效應,更為珍稀。
實際上,純凈的螢石為無色或白色。螢石之所以顏色多樣,主要歸功于它的一大缺陷——晶體結構中存在的“空位”所產生的色心——其化學組成中的鈣(Ca)常常被釔(Y)和/或鈰(Ce)等稀土元素替代所致;還給銅、鉻、鈦、錳等致色離子及硅、鍶、鋁或鎂等離子以可乘之機,如深紫色螢石中可含1%的鍶;另外也有混入物或包裹體如瀝青等的貢獻。
最有趣味的是,螢石的顏色還與成礦溫度有關,隨著溫度由高到低,呈現出紫色→淡藍色→綠色的變化規律。
玉石級螢石通常色帶發育,要求顏色鮮艷、色帶搭配或對比強烈、所構成的圖案美麗多姿。
凈度:對于寶石級螢石,要求純凈、透明、無瑕。放大觀察可見特征的三角形負晶——形態與宿主礦物螢石的晶體形態相似的孔洞,還可見氣液二相或氣液固三相包裹體(含有可移動的氣泡)、礦物包裹體如綠柱石和瀝青等,特別是綿綹發育——螢石因解理發育而堅韌性差所致。
優質螢石必須純凈透明無瑕,因為這是寶石的靈性所在。絕大多數刻面型螢石都是肉眼干凈的。不過弧面型螢石或螢石球或螢石珠串,或多或少都有包裹體或綿綹,肉眼看通常凈度不好。
有意思的是,無論敲擊、撞擊還是震動螢石,都可能造成沿完全的八面體解理方向破裂,形成4組解理紋。借此可將破損的螢石敲打成一個個完美的小八面體晶體,用作裝飾或教學標本。
對于玉石級螢石,要求顆粒細小、質地細膩,而凈度要求沒那么高,并且常常呈半透明狀。
切工:要求比例合適、對稱性好、拋光度好、反火效果好。螢石對熱敏感、解理完全而非常難以加工成刻面寶石,因硬度低而難以拋光出很好的光澤。螢石晶體必須進行定向加工,確保每一個刻面不與解理面平行。因此,在加工過程中必須保證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小心謹慎,否則會前功盡棄。
刻面型螢石的琢型豐富,針對不同形態的原石采用不同的切工款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展現其最佳的顏色以及獨特的顏色花紋圖案。例如——
對于綠色、雙色或多色螢石通常切磨成階梯形琢型,綠色螢石切磨成祖母綠型可作為祖母綠的代用品;
雙色或多色螢石這樣切磨可很好地展示2種及多種顏色的韻律之美,雙色螢石最好是五五開(各占50%);
無色螢石通常切磨成圓明亮式琢型或標準圓鉆型,可作為鉆石的代用品;
對于包裹體和綿綹較多的或透明度欠佳的各色螢石,通常切磨成各種弧面型、珠型和球型,偶爾切磨成美容按摩器或按摩棒。
當然,條帶狀或塊狀螢石通常用作玉雕材料,依料賦形,大塊料通常做實用器具或裝飾擺件之用,而小塊料可作珠寶首飾之用。
螢石由于質軟易脆,所制作的玉器以保色為主,并且器形或雕件都比較厚重,關鍵是顏色或色帶紋飾圖案的取巧,不追求纖細。
大小:對于寶石級螢石,要求克拉重量越大越好;對于玉石級螢石,要求塊度越大越好。
螢石本身并不稀少,并且大顆粒者相對較多,因而,螢石可加工成較大尺寸的寶石,大者可達幾百甚至上千克拉,可作櫥窗展示或博物館展覽之用;通常也有十幾~幾十克拉,可作大型吊墜之用;小者通常為3~5克拉,通常用作耳飾或小清新的吊墜,偶爾也用作戒指;無色螢石通常切磨成1克拉左右,并且更像鉆石,可用于鑲嵌耳飾甚至戒指。
產地:螢石在世界各地均有產出,其中寶石級螢石主要產于美國、南非、墨西哥、中國、蒙古、泰國、秘魯、哥倫比亞、澳大利亞、納米比亞、摩洛哥、巴西、匈牙利、捷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英國等地。
傳統的玉石級螢石主要產于英國,還產于瑞士、挪威、意大利、波蘭、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等地,并且德國與捷克交界處的Erzgebirge礦山也是歷史上典型的螢石產地,至少在中世紀就已開采了。
我國是世界上螢石礦產蘊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占世界總儲量的35%,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其中寶石級和玉石級螢石主要產于湖南臨武香花嶺和宜章瑤崗仙、浙江武義、江西謝坊和德安及上饒、內蒙古赤峰、福建云霄和永春、廣東乳源和清遠、四川雪寶頂、貴州獨山、河南固縣、新疆可可托海、安徽、湖北、廣西、甘肅和青海等省區。
總之,在選購螢石時,以顏色深而明艷、整體通透(即冰裂棉絮少)、拋光度好(即光澤度好)為上,其中顏色為最重要的評價因素,以紅色、深藍色、祖母綠色、葡萄紫色或紫羅蘭色和無色稀少、美麗而珍貴,特別是深藍色變色螢石最為珍稀;條帶狀螢石則以色帶顏色鮮艷、對比強烈、所構成的圖案美麗者最佳。螢石“夜明珠”的品質評價則取決于發光的顏色明艷程度、輝度(亮度)強弱以及持續時間長短,當然是磷光效應越強烈越好。
若想選購到心儀的螢石,最好了解一些小竅門:
一是明晰螢石名稱。按照國標(GB/T 16552-2017)規定,螢石不能誤寫為“熒石”或“瑩石”。
值得注意的是,藍色約翰是“條帶狀螢石”,千萬不要望文生義,誤以為是藍色螢石。
二是謹防“處理”螢石。在市場上,一些顏色較差或凈度級別較低的螢石,常通過優化處理方法來改變其顏色或偽裝其凈度甚至產生磷光效應。
關于熱處理螢石,暗藍至黑色螢石經加熱處理可變成藍色,用H表示。熱處理所改善的顏色是穩定的(在300℃以下的環境中),并且是難以檢測的,除非有氣液包裹體發生變化。消費者不必擔心,這種處理屬于優化,視同天然。
關于輻照處理螢石,無色螢石經輻照處理產生紫色,用R表示。輻照處理所改變的顏色不穩定,遇光快速褪色,不易檢測。特別是無磷光效應的螢石用γ射線進行輻照處理,可使之產生磷光效應,但并無放射性,發光時通體均勻,磷光可持續3個月左右,目前難以檢測。商家必須標注經輻照處理,否則視同欺詐。消費者在選購紫色螢石或螢石“夜明珠”時一定要小心警惕。
關于充填螢石,由于螢石性脆,給加工或佩戴或使用造成較大的困難。各色裂隙和空洞發育的螢石可用塑料和樹脂進行充填處理,使表面裂隙愈合,以改善或改變外觀和/或耐久性,用F表示。
若螢石的裂隙及空洞少而小,相應地充填物也少,則屬于優化(必須附注說明是否充填);若螢石的裂隙及空洞多而大,相應地充填物也多,則屬于處理,必須標注,否則視同欺詐。
若將本身不發光的天然普通螢石浸泡于有磷光粉或夜光粉的膠中,通過加熱促使磷光粉沿著其解理或裂隙或空洞滲入,最后拋光而成所謂的“夜明珠”。
鑒定時,最重要的是放大檢查,可見表面光澤差異,裂隙或空洞處的充填物中偶見氣泡,熱針測試可熔化塑料和樹脂并伴有辛辣氣味,在紫外熒光儀下觀察,還可見充填物的特征熒光——充填處會產生更強的發光性。
關于覆膜螢石,在螢石表面涂上顏色或綠色的含有磷光粉的透明膠,可改善或改變顏色和光澤外觀,或者在較暗的環境發出強的綠光或白光,用C表示。屬于處理,必須標注,否則視同欺詐。
鑒定時,覆膜螢石表面光澤異常,呈蠟狀光澤,手摸發澀,針扎發軟,局部可見薄膜脫落現象,在燈光照射下或從明亮處轉移到暗處可見發光現象,并且折射率也不對。
三是螢石仿制品。祖母綠色螢石、紫色螢石和深藍色變色螢石分別與祖母綠(包括合成祖母綠)、紫晶(包括合成紫晶)和坦桑石相似,黃色螢石與黃晶(包括合成黃晶)及金綠柱石、二色或多色螢石與二色或多色碧璽相仿,各色透明螢石與各色玻璃、各色塊狀螢石與各色玉髓容易混淆。
實際上,螢石的鑒定相對簡單,折射率低而光澤弱、完全解理易有冰裂紋或初始解理、硬度低表面易磨損、典型的三角形負晶形包裹體、多具有強的紫外熒光甚至磷光,在分光鏡下可見稀土吸收譜線;還可利用常規寶石鑒定方法,測試多色性、偏光性、折射率和密度等即可判定。
收藏投資
螢石全身都是寶石,無論品質如何,各有其價值。除了未經酸堿處理過的寶石級螢石晶體或碎塊和玉石級螢石塊體可作寶石和玉料之用,若為完美的螢石晶體及條帶狀螢石切片多作觀賞之用;全透明、無色或均勻淺色且純凈無瑕者可用作光學螢石——因具有光的均質性、極低的折射率、極小的色散性、無論對紅外線還是紫外線都有很高的透光性,可用于攝譜儀或顯微鏡,最重要的是可制造特殊的削除色象差和球狀象差的光學透鏡和棱鏡;而其余大量螢石均可用在工業上,或作為助熔劑或作為提取氟的原料。
螢石被人熟知的是光彩照人的一面,主要基于螢石美麗的晶體形態、鮮艷的顏色、豐富多變的色帶圖案。螢石多為完美而獨立的立方體,偶見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還有它們的聚形,并且穿插雙晶發育,還可構成極具幾何形態之美的晶簇,有的宛如彩色魔方,有的像山形。若晶瑩剔透,再輔以其他色彩和形態礦物的襯托,更突顯螢石的色彩美和形態美。
我國產的螢石晶體,因產量高品質好聞名,并且不同產地螢石各具有特色。譬如,江浙一帶主要為低溫螢石礦,其中高純度者主要用于氟化工,還有寶石級和玉石級螢石;湖南香花嶺、耒陽上堡和瑤崗仙等地主要為高溫螢石礦,其晶體漂亮、顏色豐富、礦物組合豐富、觀賞性強、世界上最多;內蒙古黃崗梁則以粉紅色的八面體螢石和深藍色球狀螢石為特色。這些作為天然藝術品的螢石礦晶,本身就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備受礦晶愛好者的青睞。
螢石作為玉雕材料應用歷史非常悠久。從收藏投資角度來講,一些精美的古羅馬或古埃及時期古董螢石藝術品,還有現代雕刻大師雕刻的寓意、雕工俱佳的優質螢石擺件,才具備投資收藏價值。盡管螢石在古代被廣泛應用,但因其相對太碎性而難以很好地保存,真可謂曇花一現,因而僅有極少量的傳世真品——用玻璃狀多色螢石雕刻而成的真正的古代藝術品稀少而昂貴。
透明螢石是近年來市場上新崛起的寶石品種,包括顏色鮮艷而珍稀的粉紅色、祖母綠色及多色螢石,特別是非常獨特而明亮的深藍色變色螢石更是其中最為罕見的品種,已一躍成為收藏界的一匹黑馬。
螢石“夜明珠”是指發光螢石。螢石不僅在紫外線或陰極光照射下發光——紫、藍或紅色熒光,而且在離開紫外線或陰極射線照射后依然能持續發光較長一段時間,這就是磷光。當它受熱或在陽光下暴曬甚至摩擦后都會發光——熱光性。
只有在外界因素作用后,并且在黑暗環境或黑夜里,能夠自行發出磷光的螢石,才能享有“夜明珠”的美稱,否則只能稱之為螢石。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于“夜明珠”的傳說,特別是在古印度。因而,“夜明珠”在人們心中是一種極其罕見而珍貴的寶物,通常用“價值連城”來比喻。然而,相信古時的夜明珠——真正的稀世珍寶,或許是能發磷光的鉆石,又或許是巨大的天然珍珠,而絕非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螢石“夜明珠”,兩者應該不可同日而語。
螢石“夜明珠”價值幾何?坊間前些年已將螢石“夜明珠”炒到天價,動輒數十萬、數百萬、數千萬甚至數億元。這是有些不法商人利用民間傳說,給螢石“夜明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從而抬高價格。有些銀行因天價螢石“夜明珠”抵押貸款而受損。
并非所有的螢石都可成為“夜明珠”。實際上,具有磷光效應特別是強磷光效應的發光螢石,其本身的產量并不大,或許是萬里挑一。據報道,我國河南的豫西山地區曾發現過色澤艷麗、夜間發光的螢石。另外,浙江武義也產有產出。
螢石“夜明珠”的品質好壞,主要取決于其發光的顏色、輝度(亮度或強度)及持續時間長短等因素,與原石顏色的深淺有關,與所含稀土元素的種類和數量也有關,還與原石或球體的大小呈正相關性。當然,螢石“夜明珠”的價格高低只能由市場來決定。螢石“夜明珠”相對于普通螢石來說是比較稀少的,無疑也有一定價值,但絕對不應該是天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仿冒“夜明珠”——包括涂磷光粉或輻照產生磷光效應的普通螢石球以及人造“夜明珠”——人造硼鋁酸鍶球和加熒光粉的綠色樹脂球泛濫,消費者一定要小心謹慎。
保養秘籍
佩戴:要求避免撞擊,遠離高熱。螢石的硬度極低,摩氏硬度僅有4,并且具有完全解理,因而其韌性極差,特別是那些包裹體或綿綹較多的螢石更是如此,即使螢石集合體或玉石級螢石仍有可能存在薄弱之處。在佩戴過程中更要避免與硬物撞擊,以免棱角受損或破裂。
螢石怕熱,具有豐富的液態包裹體或裂隙發育的螢石更是無法經受熱的考驗,并且突然的溫度變化(熱沖擊)會導致裂隙,一定要避免高熱環境,高溫作業最好不要佩戴螢石首飾。
清洗:要求輕拂除塵,溫水清潔。螢石硬度太低,切記不要用干燥的含毛的硬布用力擦拭,否則容易磨損。螢石怕酸,清潔時要避免接觸酸性物質。
螢石首飾可先在常溫的鹽水或肥皂水中浸泡后,再用軟毛牙刷清潔,清水洗凈,最后用干凈軟布擦干即可。
注意,螢石解理或裂隙發育,特別是對于充填處理螢石,更要避免蒸汽清洗、化學藥品清洗和超聲波清洗。溫暖的肥皂水是清潔螢石的最佳方法。
存放:要求輕拿輕放,小心呵護。螢石質地柔軟、性脆,應該避免擠壓、劇烈碰撞而受損。千萬不要將螢石裸石及其首飾與任何硬度高于或低于4的寶石及其首飾混裝存放在一起,以免劃傷或被劃傷。
儲存時最好單獨包裝,存放在有內襯織物的首飾盒中。螢石裸石及其首飾一定要存放在安全防火、防高溫、防輻射的地方。
螢石的基本性質
礦物名稱 螢石
化學成分 氟化鈣(CaF?)
結晶狀態 等軸晶系,晶體常見立方體并且其晶面上常出現與棱平行的網格狀條紋,偶見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還有它們的聚形,穿插雙晶發育;晶簇狀、條帶狀、球狀、腎狀、葡萄狀、塊狀集合體
顏色 各種顏色,色帶發育,同一晶體內外或不同部位可呈雙色或多色,同一塊體的不同部位可呈不同的顏色
光澤 玻璃光澤至亞玻璃光澤
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
摩氏硬度 4
密度(g/cm3) 3.18,范圍3.00~3.25
解理/斷口 4組完全解理
折射率 1.434(±0.001)
雙折射率 單折射,即無雙折射率
多色性 無
色散 0.007
熒光性 可變,因顏色而異,具有強熒光,可具磷光,包括藍至紫羅蘭、紅、綠色熒光,而淡黃至白色熒光可由稀土元素或有機質包裹體所致
特殊光學效應 可具變色效應
據《珠寶玉石 鑒定》(GB/T 1655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