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線纜行業來說,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受疫情、經濟下行、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傳統線纜企業發展模式受到很大沖擊,但也有線纜企業在逆勢脫穎而出。
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下稱“華凌電纜”)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華凌電纜卻逆勢增長,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12%。而且在核電、高端裝備配套等多個領域都有了新突破,尤其在一些重大工程項目上,華凌電纜展示了很強的質量競爭力。
華凌電纜總工程師潘茂龍
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機組實現并網發電,這張“國家名片”使用的電纜就來自于華凌電纜,華凌電纜研發的三代核電電纜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并成功應用在海陽、福清等十幾個核電站,大幅降低了核電電纜的采購成本。
此外,華凌電纜還將核電標準應用到民用線纜領域,將建筑用電線電纜壽命提高到70年,解決了現有電線電纜產品與建筑物壽命不匹配的痛點。
華凌電纜國家技術中心
在我國眾多線纜企業中,華凌電纜的規模和銷量并不居前,但是它在技術創新上的積淀、以及對質量品質的追求,使得它具備獨特的優勢。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它的這種優勢也許并不明顯,但在今天低迷的市場環境中,華凌電纜以逆勢增長的業績彰顯了它的優勢。
華凌電纜是線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樣本。那么,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專訪了華凌電纜總工程師潘茂龍。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2022年對于很多線纜企業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一年,為什么華凌電纜還能逆勢增長?
潘茂龍:這得益于華凌很早就避開競爭紅海,做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特種線纜。今年經濟不確定性很強,但是華凌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因為我們正好趕上風口期,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拿到不少核電重大工程訂單,支撐著企業穩定發展。
另外,華凌在高端裝備上也實現了突破,像軌道交通的耐高溫電纜、機器人電纜等,都有了技術上的突破。這種優勢也得益于華凌電纜一直在參與行業規劃的編制,所以更能了解國家對制造業的政策方向,從而進行提前謀劃。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未來華凌電纜重點布局的領域有哪些?
潘茂龍:華凌一個重點目前是高端制造,比如新能源汽車線纜、機器人配套的線纜;第二個是信息技術領域,比如濟南的數據中心,其中的線纜都是華凌在做,這個對線纜的要求也很高。同時傳統的制造業也在升級,比如地鐵也是我們今后的重要板塊。華凌今年跟濟南軌道交通和濟南城建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專門向軌道交通提供線纜。這些都促使我們要不斷根據大基建的升級進行技術對接。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華凌電纜比較重視技術創新上,那么高質量發展是不是首先在技術創新上領先?
潘茂龍:高質量實際上是一個全方位、全系列的工作,僅僅技術創新、技術領先是不夠的,還要有裝備,還有人員,還有管理,還有信息化。今年華凌按照工信部要求的“兩化融合”的認證體系要求,通過了“兩化融合”第三方認證審查。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工業化和信息化、智能化對傳統制造業很重要,因為要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不僅要有品質優勢,還要有成本優勢,既要有好東西還要賣得便宜。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質量過硬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質量管理模式上,華凌有哪些創新?
潘茂龍:華凌在公司內部建立了“自報質量問題不罰,發現質量問題獎勵”的獨特的質量文化,同時我們也獲得了省長質量獎、好品山東等榮譽。在標準上,我們以核電的質量管理標準管理所有流程。因為核電線纜的質量標準是最苛刻、標準最高的。比如“四個凡事”,比如可追溯性,人機料法環測,這六個環節的每一個都要有追溯,并且核電要求60年壽命,所有檔案都要保存60年。同時我們要有監管有考核,還要有內部審查,所有的一切都要有依據、有數據、有監測,有QA、QC,形成完善的質保體系。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新能源革命已經勢在必行。華凌如何應對環保挑戰和機遇?
潘茂龍:從2006年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做新能源相關產品,像風電、光伏、核電等等。可以說,華凌一直走在新能源的道路上。
早在2013年華凌就參與了風電抗扭轉電纜國家標準的制定;光伏太陽能電纜我們也符合歐盟標準;核電上華凌的優勢更加明顯,已經拿到國家核安全局制造和設計許可證;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像電動汽車、充電樁,這些省級重大專項技術我們也有儲備。
中國質量新聞網線纜資訊:今年3·15晚會曝光的劣質線纜引起廣泛關注,您怎么看線纜行業發展趨勢?
潘茂龍:我認為,線纜行業既不是夕陽產業也不是朝陽產業,它是一個傳統行業,也是一個剛需行業。未來行業肯定會不斷整合,過去兩三年應該已經淘汰掉一兩千家,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另外線纜行業專業化趨勢也很清晰,線纜是一個大類,它里面還分為了光纖、電力電纜、信號電纜、控制電纜等等,大而全的公司會越來越少,但在專業化的這個方向上會有很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