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李寶雯)電線電纜是僅次于汽車制造業的第二大機械電工產業。隨著我國加大了包括在電力、5G、新能源、軌道交通、特高壓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市場需求逐年增加,行業規模也持續擴大。
如今,國家在加快清潔能源傳輸的骨干網架——特高壓輸電工程的建設。國家電網建成投運“十四交十二直”26項特高壓工程,核準、在建“兩交三直”5項特高壓工程。“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持續提升已建輸電通道利用效率,作為電網發展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總之,當下全社會用電量不斷增長,電網投資處于高位。
今天,中國質量新聞網采訪到行業資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黎明先生,他從國家電網等用戶的角度出發,講述線纜企業在“雙碳”目標和“新基建”等背景下,如何提升產能效益,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楊黎明,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絕緣技術專業,一直在國家電網從事電力電纜直流電纜絕緣料和電纜及附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曾任武漢高壓研究院電纜技術研究所所長,后擔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電纜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務院授予的享受政府津貼專家。
(圖為楊黎明)
中國質量新聞網:從"一特四大"戰略實施,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目標,都要求行業優化配置能源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的電力保障。但政策的提出對電網建設規模和發展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您能談談這些都給線纜行業帶來哪些市場需求和創新空間嗎?
楊黎明:過去傳統的發電方式主要是靠燃煤發電,燃煤發電的好處就是可以操控發電量,不會引起電網崩盤,實現產供銷一體化。但是煤炭資源畢竟有限,同時也會對我們的環境產生污染。
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國家電力發電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從傳統的能源發電迭更為新能源(比如風電、太陽能等)發電。但新能源發電,會產生發電量不可控的因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采集及傳輸電力時所用的電纜有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產品形態上來講,光伏電纜、海底電纜等需求量就會更大,對于行業來說,市場沖擊力也更大。
其次,在產品質量來講,標準和要求也會越來也高,拿海底線纜舉例子,它不僅長度長,而且三芯成纜外徑大,所以制造難度上面也很大,對產品質量從制造到使用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因此,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新能源的發展,對于線纜企業來說,是面臨了一些挑戰,但是更多的是機遇。很多傳統線纜企業被迫實現產品轉型和升級,無論是技術還是原材料,都實現了新的突破。
中國質量新聞網:耐克森、普睿司曼、住友、古河等國際線纜巨頭依靠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雄厚的研發實力,曾經長期占據著高壓及超高壓電纜市場。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高壓附件也處于世界前列,您能談談我們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嗎?
楊黎明:其實早些年,我國的高壓超高壓電纜附件要落后日本和歐洲,但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電纜附件已經超過歐洲,僅次于日本水平。
電纜附件中的GIS終端,歐洲國家目前多數使用第二代GIS終端,而我國的電纜附件企業目前普遍研發和使用第三代GIS終端產品,將環氧套和橡膠應力錐直接接觸應用,避免了二代產品的滲漏問題。
國家電網等大型央企用戶在招采工作中,就會要求使用第三代GIS終端產品,從用戶需求方來提高標準,也使得生產企業提升品質。
目前,中國的電纜企業在超高壓的電纜附件產品上,不僅都有自己的產品,并且都是最新型的。
可以說,我國之所以在高壓電纜附件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標準的制定,以及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中國質量新聞網: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企業眾多,低端電線電纜產品的市場產業集中度較低、競爭較為激烈,部分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力量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供過于求且同質化嚴重,導致行業整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信譽難以樹立。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線纜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楊黎明:其實我國線纜行業這些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過去110kV三芯海底電纜都要進口,現在500kV三芯海底電纜都是自主研發,尤其是交聯電纜方面,甚至處于世界前列。
我國線纜龍頭企業,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產品質量,都處在國際領先水平。而出現技術薄弱、自主創新能力差、產品同質化這些問題主要是集中在中小型線纜企業。究其根本是過分追求市場占有率,盲目跟風沒有自己的產品特色。因為沒有新品研發和制造的資金及能力,為了搶占市場,就降低售價,進而出現了行業內卷低價投標、偷工減料的行為。
從用戶角度來說,目前,國家電網等央企用戶更加注重電纜產品質量來保證其應用價值的實現。在招投標中,通過修改評分細則,來引導并促進電纜制造商真正提高質量。通過招投標,采購到高質量、高可靠性的電纜產品,并不追求低價,價格合理合法即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的發展。
在線纜企業來講,對自身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清晰。一來是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把控要守好關;二來是在追求市場效益的同時,也應該沉淀下來專心搞好技術研發,電纜產品的創新,實現獨家擁有,填補市場需要的空白。現在只有高質量高可靠性產品,才可以取得更多的市場,才會產生高利潤。只有這樣齊頭并進,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高質量全面發展。
中國質量新聞網:當前,“雙碳”目標下,一方面,電力企業大幅提高清潔能源裝機目標,另一方面傳統化石能源企業無不感到壓力,紛紛開始尋求跨界發展,開始尋求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機會。那么您覺得線纜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
楊黎明:“雙碳”目標下,電力企業從生產制造機器開始就已經使用清潔能源的設備。而傳統化石能源也尋求跨界,致力在新能源領域進行布局。很多線纜企業為“雙碳”目標也做了努力,比如頭部企業不僅在生產設備上早就做到了清潔能源設備升級,并且參與研發光伏產品、海底電纜等,從產品形態上也在進行改進提高。
對于更多的線纜企業來講,在沒有資金和技術支持來研發新型產品時,自身產品垂直度要更高。并從原材料、生產方式等全鏈條做到節能減排、低碳管理,將“雙碳”目標和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的全過程中,實現低碳、綠色的高效發展。
中國質量新聞網:2022年,高層傳達了“大基建”作為經濟增長“壓艙石”的信號。那么,在這一輪大基建中,您覺得線纜行業機會有多大?
楊黎明:中央提出“大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主要是特高壓這一領域,比如“西電東輸”、“西電東送”等不僅解決東部地區發展的電力需求,還減輕了環境和運輸壓力,對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促進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網在加大特高壓基建投資和國家新基建投巨資的時代背景下,電纜行業的市場潛力和價值也被擴大。但只有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性的高質量產品,才能滿足電網的需求。這樣一來,電纜企業必須制造高質量產品,并且加強開發新產品,才可能分享更多的市場。
這對整個線纜行業來講是利好的,首先國家對這一領域的投資更大,帶來的市場量擴大、機會更多。其次,高層傳達了這樣的信號,對這一領域的重視,也自然對產品質量把關也更嚴格,會制定更高的產品標準。對于品質低劣的生產商來說,靠著偷工減料來壓低生產成本,片面追求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給真正追求品質的企業信心,進而帶動了整個線纜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所以,新一輪“大基建”中,線纜企業的前景比較樂觀。企業只要認真對自身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嚴格把關,就是最好的名片。企業本身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的品牌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