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發展要數量更要質量
熱點關注
□ 徐建華
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無論是在制造環境下應用的工業機器人,還是在非制造環境下應用的服務機器人,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近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速超過17%,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在這股席卷世界的機器人浪潮中,中國自2013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但是,數量的快速增長并不能掩蓋我國機器人產業在質量方面存在的短板與不足,主要表現在: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機器人推廣應用難,市場占有率亟待提高;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亟待健全。
當前,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但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在質量方面卻仍然存在差距,無法真正滿足市場對高質量機器人產品的需求,制約整個產業邁向中高端。正是看到了整個產業發展中“質”與“量”的矛盾,最近出爐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強化基礎、質量為先”原則,所謂“強化基礎”就是加強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完善機器人標準體系及檢測認證平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質量為先”就是提高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高端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質量技術基礎,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產品市場競爭的基礎。規劃專門提出“基礎能力建設重點”,充分說明了基礎對于一個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盡管這些年機器人產業發展十分“紅火”,但如果“蘿卜快了不洗泥”,只顧著一路野蠻生長而忽視基礎能力建設,一個產業的發展必然很難可持續健康地成長,所以在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重要發展的“十三五”時期,在未來5年注重基礎能力方面的建設和投入,無疑對整個產業的質量提升至關重要。
以標準、檢驗檢測為代表的質量技術基礎,是機器人產業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發展的“地基”。規劃明確提出“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和“建立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比如研究制定一批機器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主要包括機器人用RV減速機通用技術條件等通用技術標準、機器人整機電磁兼容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檢測標準、個人護理機器人安全要求等安全標準、工業機器人編程和操作圖形用戶接口等通信控制標準、設計平臺標準和噴涂機器人系統應用規范等應用標準;建立并完善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為代表的機器人檢驗與認證機構,推動建立機器人第三方評價和認證體系,開展機器人整機及關鍵功能部件的檢測與認證工作。正是要通過夯實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質量技術基礎,補齊“標準、檢測體系”的“短板”,助力產業質量提升。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積極開展機器人的應用示范,是在夯實質量技術基礎的同時,助推產業提升質量競爭力的又一“營養食譜”。規劃提出,要通過提高企業質量意識,促進企業實施以質量為先的經營管理,完善產品檢測認證制度,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加強制造過程管理等措施,推進質量保障能力建設,提高機器人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提升用戶使用機器人的信心。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保持數量高速推進的同時一定要有質量作為保障。
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對于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步晚,但相信只要堅持走“數量”與“質量”并重,堅持質量為先的發展模式,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機器人產業也必將迎來“質”造新時代。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