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若夫
產品傷害監測系統是現代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路徑。產品傷害監測應以現代化為思想指導,以安全為目標,以監測分析為手段,以風險交流為關鍵,通過風險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產品對人民群眾的傷害。
一、合理認識產品傷害監測系統
產品傷害監測系統建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和專業工作的力量,發揮兩個方面的綜合作用,抓好3個關鍵。第一,有效識別是關鍵前提。要向歐美先進的產品傷害監測系統學習;要關注和研究WTO/TBT預警通報和召回信息。第二,合理分析是關鍵環節。一個科學的分析系統,既要有準確的功能定位,科學的技術手段,又要全面考慮產品本身、消費使用者的消費使用環境,還要考慮當前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安全環境,努力提高預測預判水平和能力。第三,妥善應對是關鍵要務。在對產品傷害的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判斷意見之后,監測系統要實現妥善的應對。
二、產品傷害監測系統構成要素
制度建設。中國特色、廣東特點的產品傷害監測系統制度建設載體有3個,一是正在人大審議中的《廣東省市場監管條例》,要盡力爭取把傷害監測與風險管理的制度化內容寫入。二是準備修訂的《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管條例》,要爭取將產品傷害監測作為監管的新制度寫入。三是推動《消費品安全法》的制定出臺,在制定過程中密切跟蹤相關的內容制度化。
組織建設。第一,要加強行政組織建設。在政府的機構改革過程中加強產品傷害監測管理職能,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專門設置機構。第二,要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第三,要加強技術機構建設。既要依托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業技術機構來開展獨立而專業的分析,又要建設一些專門從事產品傷害分析研究的技術機構。
業務建設。一是監測調查業務。及時展開傷害調查,盡可能多的從受害者處獲取信息,同時開展同類信息的市場調查和近似信息的比對調查。二是傷害分析業務。開展傷害的風險分析,評估客觀存在的危害程度,提供相應的傷害預防、控制措施建議。三是傷害干預業務。采取面對企業、消費者、政府部門及其他公共治理組織的措施,實現傷害轉移、傷害規避等目的。
機制建設。要抓好縱向、橫向和綜合機制3個方面。縱向機制重點是適度加強省、市一級的操作性功能建設,發揮縣、鎮街兩級在調查統計、傷害干預方面的積極作用。橫向機制最難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統一不同組織、不同機構的思想,建立起相互溝通、支持、協作的運轉機制和信息平臺。綜合機制建設除了要解決不同地區之間組織的對接問題,還要解決整體之間聯系溝通的問題。
三、產品傷害監測系統建設重點
監測主體。主要包括企業主體、行政主體、立法主體、司法主體、社會主體,建設重點各有不同。第一,嚴格企業產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切實履行安全賠償責任和缺陷產品召回義務。第二,行政主體要依法構建產品、設備、裝置的傷害監測與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測預警與防范管理機制;匯總風險信息,組織風險評估,建立風險防范聯動機制;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第三,立法主體要抓好《消費品安全法》的制定。抓緊出臺產品安全懲罰賠償制度,建立產品傷害集團訴訟、公益訴訟機制。第四,司法主體要科學認定產品缺陷,合理適用不真正連帶責任規則,嚴格適用無過錯責任加重規則。第五,社會主體建設中要注意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強化消費者依法自我保護的維權意識,成立行業協會。
監測陣地。第一,當前的傷害監測重點應當放在消費陣地,著重抓好網購平臺、農村、城鄉接合部、城市綜合體和社區陣地。第二,抓好醫院急診、火警等應急救援哨點和網購平臺、社區等日常觀察哨點建設。第三,要通過媒體傳遞傷害風險、發出預警通報,普及安全知識,建立傷害報告制度。
監測對象。可分為重點區域、產品和人群。第一,監測產品傷害事件多發、頻發的重點區域。第二,監測兩類重點產品,一類是死因統計、傷害監測、交通、火災等數據分析指向的對象,也包括輿情監測指向對象。另一類對象是安全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驗證、安全風險未知的新產品。第三,監測重點人群,包括職業性長期大量接觸風險較大產品的人群,也包括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兒童、病人、孕婦等人群。
監測方法。主要包括隨機監測和分層隨機抽樣兩種。隨機監測包括社區調查、校園監測、交通傷害監測和火災傷害監測等。分層隨機抽樣包括哨點醫院監測、死因監測、職業傷害監測等。風險評估方法包括風險矩陣法、層次分析法等。
風險交流。第一,建立傷害風險通報制度。立足于傷害的聯合防控,充分利用內部平臺,通過開展風險會商、交流,加強傷害信息的共享。第二,建立傷害風險交流預警制度,盡量縮小專業認知和社會認知之間的差距。第三,加強應急風險交流,有效安撫、緩解、穩定社會情緒,為應急行動提供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廣東省質監局傷害監測與風險管理處)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