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千家萬戶的安康
——記河北滄州市質監局計量測試所副所長王翀
□ 蘭瑩瑩
他,39歲,在計量檢定一線一干就是18年,全市大小200多家醫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檢定校準醫療計量器具1萬余臺件,主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4項,使轄區醫療機構計量器具檢定校準覆蓋率達到100%。
他就是河北滄州市計量測試所副所長王翀。從檢定員到室主任再到副所長,一路走來,王翀以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真正詮釋了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的精神,也為身邊的同事豎起了一面旗幟。
業務拓展的“急先鋒”
1998年,王翀從天津化工學校畢業,來到滄州市計量測試所理化室做了一名普通的檢定員。醫學計量綜合了物理學、生物化學、儀器材料學、計算機等多種學科,不僅要學好理論基礎,還要在實踐之中多動手、多思考。為了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計量檢定標準、計量法律法規,王翀在工作中總是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各種檢定儀器設備的檢測方法、設備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他都會仔細記錄在本子上。工作結束后,不明白地方就去請教同事。正所謂天道酬勤,他很快就熟練掌握了科室中全部計量標準的檢測技能,還順利拿下理化、醫檢設備等多個計量檢定員證書,主持建立了《醫用數字攝影(CR、DR)系統X射線輻射源》等10余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由于業績突出,他先后多次獲得河北省質監系統計量工作先進個人、滄州市質監系統技術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連續兩次得到上級的嘉獎。2006年,王翀以絕對優勢競爭上崗理化室主任。2009年,擔任醫檢室主任。
王翀深知自己肩上擔子沉重,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在本職崗位上不斷開拓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設備地種類和規格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醫檢室不斷的提高檢定、校準的能力,擴大開展的項目,以適應發展的要求。把科室檢測能力做大做強,成為王翀上任后給自己立下的目標。建標立項、資料審核等一系列工作讓他廢寢忘食,夜不能寐。為了開拓檢驗市場,他跑遍了縣區的醫院;為上新檢測設備,他與公司一次次溝通調試;為順利通過審核,他在單位一住就是大半個月。辛勤的汗水換來了醫檢室的成長與壯大,先后投入400多萬元,購置先進檢測設備,將科室原有的心電圖、X光機、B超3個檢測項目拓展到高頻電刀、呼吸機、胎兒監護儀等17個檢定項目,年均檢定校準計量器具5000臺件,平均合格率為99.5%,檢定合格的設備做到100%出證,業務收入從一開始的30萬元增長到200多萬元,也讓滄州市計量測試所業務發展在河北省計量系統排在了前列,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醫檢室里的“拼命三郎”
“早晨5點就走了,快中午才回來,晚上6點多又出去了,凌晨12點才回來,最長的時候這樣干了1個星期。”在同事們眼里,王翀身上有使不完的勁,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各個醫院。一年150多個工作日在外,15個放滿了厚厚原始記錄檔案的鐵皮柜,見證了王翀不分晝夜地揮灑青春和汗水的收獲。
對于醫檢室的工作人員而言,加班加點,早已經是家常便飯。如果去稍遠點的縣里醫院檢測,很多時候晚上都要在當地住下。由于醫用計量器具使用頻繁,關系重大,檢測工作通常都要等患者使用完或是醫生吃飯、手術室夜班休息的時間才能進行,根本沒有正常的上下班時間。有時候王翀為了節約時間,不耽誤醫院工作,經常帶領科里的同事一直檢測到深夜,困了就在手術室的床上瞇一會,餓了就吃包方便面。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王翀憑著這么一股子拼勁,每次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檢驗任務,得到受檢方的一致稱贊。
服務對象的“貼心人”
“對在用醫療器具的強制檢定,我們要堅持主動上門服務,深入市轄區各個醫院、診所,對醫療器具進行‘診斷治療’,確保醫用計量器具準確可靠,讓廣大患者放心檢查、安心看病。”這是王翀在與科室檢定工作人員開會時一直強調的事。
“計量測試所的工作人員幫了我們大忙,每次我們有需要,只要一個電話,他們就會上門為我們檢定、維修設備,為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談到滄州市計量測試所醫檢室的優質服務,滄州市人民醫院負責人贊不絕口,頻頻豎起大拇指。
“叮鈴鈴……”一個周五的下午,5時40分,天色已經變暗,計量測試所業務室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原來是新華區一家社區門診的心電圖儀出現了故障。王翀堅持急事急辦,立即帶上設備來到這家診所。經檢驗發現這臺心電圖沒有定期進行檢驗,也沒有張貼檢驗合格標識,經過仔細詢問、查看、檢查后,最終確定了出現故障的原因是筆紙壓力過大,描筆磨損嚴重,導致描記筆抖動。王翀立即調節描筆電壓,轉動描筆角度,不一會,導聯出來的波形就恢復正常了。隨后,王翀又對這臺心電圖儀進行了免費檢定,并在儀器上貼上了檢驗合格標識。“太感謝了,你們不僅技術精湛,服務也是一流的。”診所的負責人握著王翀的手感激地說。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著對千家萬戶的責任。默默無聞的辛勤付出,只為少一些醫療隱患,多一些幸福團圓。這是王翀最真摯心愿。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