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金鑰匙
——第23屆中國楊凌農業高科技成果博覽會地理標志產品展側記
□ 姜 丹 本報記者 王 梅
11月5日,第23屆中國楊凌農業高科技成果博覽會火爆開幕,地理標志產品展再次走進博覽會,來自陜西、山東、吉林、四川、云南等20個省125種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以下簡稱地理標志產品)在這里悉數亮相,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此次地理標志產品展的主題是“打造地理標志品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走進廣西展臺,一股股清香的茉莉花香彌漫在四周。
“小小的一朵花也能做出大產業,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橫縣的茉莉花香飄世界,成為了致富花、幸福花。”廣西橫縣工商質監局標準計量股股長梁萍告訴記者,“現在,茉莉花產業不僅成為了橫縣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具有壟斷性優勢,茉莉鮮花和茉莉花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占世界總產量60%以上,年加工茉莉花茶6萬噸,產值33億多元,茉莉花產業總產值達45億元。”
橫縣政府因地制宜,將茉莉花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培植發展,先后成立了茉莉花產業管理局和茉莉花研究所,制定了一系列茉莉花(茶)產業發展方案。該產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橫縣茶葉種植、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橫縣交通、餐飲、住宿、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以“茉莉之旅”為主線的觀光旅游人數每年已達到50多萬人次。
“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了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提高了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水平。”參觀此次展會的質檢總局科技司地標管理處處長姚澤華走到四川展臺前,隨手拿起一瓶郫縣豆瓣醬,“就像這個,在實施地標保護之前的產值只有8000萬,現在已經是100個億了。”
搭乘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快車”,甘肅隴南油橄欖、武都花椒、禮縣蘋果、文縣綠茶等先后也登上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大舞臺,改變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況,地標產品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我們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與特色產品培育扶貧開發、電子商務發展等緊密結合,形成了一批叫得響的名牌產品。2015年,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總產值達145.97億元,年利潤54.99億元,直接從業人數達到352.7萬人。”甘肅省質監局法制宣傳處處長董茂森告訴記者。
陜西省質監局作為本次地理標志產品展主辦單位之一,局長喬軍介紹說, 陜西共有地理標志產品60個,由于地理、氣候、人文等環境因素,多集中在陜北和陜南,是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區域。因此,該省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作為精準扶貧的突破口,取得明顯成效。鳳縣大紅袍花椒2004年受保護后產品每千克售價升至110~120元,特等產品更是達到160元/千克以上,2016年當地花椒產量3800多噸,產值達到4.8億元,帶動一批農戶脫貧致富。
在總結多年扶貧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今年6月該局聯合省扶貧辦出臺了《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全面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精準扶貧的實施意見》,通過打造品牌,提升影響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讓更多農戶實現脫貧致富。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看到陜西銅川耀州瓷不由得讓人想起周杰倫的那首《青花瓷》,就連腳步也慢了下來。
以青瓷為代表的耀州瓷,因“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聞名中外,被譽為我國北方青瓷典型代表和當今銅川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號,其燒造技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陶瓷文化在銅川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積淀了1300多年。目前,銅川市正在積極挖掘耀瓷文化,精心打造黃堡陶瓷工業園、陳爐歷史文化名鎮、大唐國瓷園。”耀州窯唐宋陶瓷研究所工作人員王亞娟告訴記者,“正在籌建的中國首個唐文化為主題的陶瓷產業園項目——大唐國瓷園,以耀瓷文化為核心,整合銅川擁有的藥王養生、書畫、史學研究、宗教、唐風等文化資源,將陶瓷創意產業園打造成為銅川歷史文化復興和新區二次創業的戰略引擎。挖掘文化,講好耀州瓷的品牌故事,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積淀成耀州瓷的品牌魅力,促進產業發展升級。”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