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北標準”推動質量新發展
湖北省質監局發布標準化白皮書
本報訊 (張雪燕 記者張 華)12月13日,湖北省質監局發布標準化白皮書——《湖北省標準化發展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底,該省主導或參與研制國家標準1246項,覆蓋24大門類62個行業。
記者從《白皮書》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研制國際標準27項、國家標準1246項、行業標準4804項、地方標準1021項、備案企業標準19044項。“湖北標準”已對該省24大門類、62個行業實現全覆蓋。對比“十一五”末,農業標準數量增長近5倍,工業標準數量增長約4倍,服務業標準從1項增加至28項,培育和發展空間信息、汽車、新能源等高新產業和新興產業標準聯盟4個,發展會員單位122家,發布聯盟標準11項,標準體系結構逐步完善,有力支撐了全省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并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新興領域延伸。
在國際標準的研制上,湖北省主導或參與研制27項國際標準,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通信和信息工程等高端制造領域,為湖北企業角逐全球產業競爭、科技競爭、規則競爭打下了基礎。此外,湖北省正不斷加快推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工作。截至目前,通過平臺自我聲明企業標準共3569項。
從湖北各地標準研制情況上看,武漢市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研制方面占據首位,一批“武漢標準”邁向全球高端水平。2013年5月,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復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試點,該區形成了標準化工作“光谷模式”。到2015年底,高新區內重點領域主要工業產品90%以上按照國際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5項、國家標準326項、行業標準340多項。
標準化推動一批湖北企業成為行業標桿。其中,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導研制了7項國際標準,《下一代網絡深度包檢測技術要求(ITU-T Y.2770)》等系列國際標準帶動了國際相關技術的研究和關聯項目的開展,僅在集團內部應用此項標準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就達10億元以上。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主導研制《船舶和海洋技術——船用起重機可拆卸零部件》4項國際標準,有效推動了我國船舶配套工業及企業的發展。
在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修訂方面,《白皮書》指出,截至目前,湖北省已修訂21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新制定方便型熱干面、魔芋膳食纖維、葛粉、熟鹵制品氣調包裝等8項標準。湖北省食藥監部門依據標準嚴格監管,保障了食品安全。
《白皮書》同時指出,湖北省標準化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4方面不足:一是數量占比、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遠低于沿海發達省份,與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目標不相適應;二是工作機制不活、社會化程度不高、標準供給不足,與國家深化標準化改革的形勢不相適應;三是標準化意識不強、科教資源整合乏力、企業主動性不強、部門協作“化學反應”不夠,與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要求不相適應;四是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不足,缺少主動意識、人才隊伍和常態化渠道,與湖北企業“走出去”的需求不相適應。
湖北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質監系統將以“湖北標準”把握“湖北機遇”,有效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用先進標準注入發展新動力;以“湖北標準”放大“湖北優勢”,把科教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搶占競爭制高點;以“湖北標準”打造“湖北品質”,提高標準化工作整體效能,支撐湖北在質量發展水平上邁入全國第一梯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