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遠行需要文明基石
□ 李 蕊
手機下單、隨叫隨走、每公里1元……繼“共享單車”后,時尚、酷炫的“共享汽車”又成為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武漢、杭州等地的街頭一景。只需下載手機APP,注冊后就能用手機在附近找到汽車使用,到達目的地后把車還到指定的停車網點或任意的正規(guī)停車場。
(據新華社)
近兩年,出行市場借助互聯網的“翅膀”實現了新的“騰飛”。滴滴打車,摩拜、ofo一夜爆紅,“共享單車”更圈粉不少。國人的消費價值觀發(fā)生巨大變化,“占有”不再是人們最看重的價值指標,“共享”才是消費的主旋律。
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資源的豐富,“共享單車”“神州租車”等這些方便快捷的新型出行方式成為更多人的首選。以“共享單車”為例,不僅解決了公眾短途出行的問題,化解了“最后1公里”接駁的尷尬,還節(jié)約了出行成本,更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的擁堵、環(huán)境的污染。如今,共享單車已經在不少城市普及開來,出行者已開始“隨騎隨走”的模式。
正是“共享單車”的前期鋪墊,讓“共享汽車”一經問世,便得到眾人消費者的青睞。公眾對“共享汽車”具有巨大潛在需求,因為在我國大中城市,買車、養(yǎng)車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限行政策、上車牌難及城市停車位飽和等問題,“共享汽車”的發(fā)展長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墒?,眼下對“共享汽車”全方位開放,還有些為之過早。
“共享單車”的風靡也暴露出公共文明的短板。很多網友說,“公共單車”就是國人素質的照妖鏡。的確,這種新型的代步方式已經到了“無路可走”的尷尬境地。很多人把其原因歸咎于各種路面“障礙”,機動車搶道以及單車管理缺位等方面。但不可否認,部分人的道德失范也讓網約單車難以為繼。私藏單車、破壞單車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不僅會大大降低網約單車的使用效率,還會引起“破窗”效應,從而加劇網約單車的停滯不前。
“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不同,汽車的破壞范圍遠比單車大得多,而損壞后使用的安全系數也大大降低,被損壞后的汽車再次上路,隱藏巨大的安全隱患,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另外,公共汽車的維修成本,管理難度也很大,目前來看,我國相關制度約束還不夠健全,管理能力處于底下狀態(tài)。用眼下“公共單車”的傷害比重加以衡量,“公共汽車”的遠行會步履維艱。
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汽車”,都需要全社會較高的道德水準作為支撐?!肮蚕砥嚒边h行需要文明的“基石”,我們應該按照規(guī)定正確使用網約車,在使用中要把它作為自己物品一樣愛惜保管,只有文明使用才能讓這項公共資源釋放更多正能量。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