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
□ 胡立彪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當講到“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對政府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的認可,也反映了人們對政府加強市場管理,為群眾創造一個更好消費環境的期待。
居民消費能力是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消費信心越強,經濟發展越有動力和后勁。去年我國GDP增速達到6.7%,為全球第一,其中民眾消費信心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反過來說,我國經濟增長強勁,也對民眾消費意愿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兩者互為因果。
全球知名調查機構尼爾森日前發布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不但沒有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反而呈持續上升態勢,消費信心指數在第四季度增長兩個點,達到53%,創近4年來新高。而全球知名支付公司萬事達卡發布的2016年下半年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中國大陸地區總體信心指數狀態為“非常樂觀”,分數為80.8,較上半年上升4.8分。
這些數據讓人們感受到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據此也可以推斷,廣大消費者在花錢消費上還是比較舒心的。不過,這種舒心也是相對而言的,就目前的消費環境看,其與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更高的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市場上還存在假冒偽劣、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現象,老百姓對此很煩心。有調查顯示,近幾年我國消費者對國內企業產品質量總體上的認可度一直在上升,但給出“可靠”評價的比例仍不是很高,只達到60%左右的及格線。
認為國內企業產品質量不可靠,感覺消費不舒心,消費者一般會做出兩種選擇:一是不消費或少消費,二是到外面消費。事實上,近幾年到外面消費,即消費外流的情況很普遍。媒體一度熱炒的國人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等商品的現象,就是典型表現。當然,一些人到國外搶購,不排除非理性崇洋心理作怪,但這多少也反映了我國市場產品吸引人能力不足的現實。考慮到與產品質量不高相伴,服務質量也存在問題的現實,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因此還會再拉低,他們的消費熱情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必將成為消費拉動的羈絆。
當國外企業和市場瞄上中國人的錢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時候,國內市場卻沒能跟上節奏,不僅消費品質量水平難以滿足需求,市場存在的各種假冒偽劣、消費欺詐等現象還不斷打擊人們的消費信心,這勢必會形成所謂的“擠出效應”,把國內消費者往境外推。“擠出效應”,說白了這是國內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換一種表述方式,這是供給側出了問題。而要改變這種現狀,讓外流的消費力回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從國內市場自身找原因,從改善供給上入手。
供給側發力,主要是改善供給結構。而下大力氣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就成為必然之舉和當務之急。這就要以標準提升為引領,加快國內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或出口標準并軌,促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倒逼企業技術進步,開發適銷對路產品,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增加高質量、高水平有效供給。當然,改善消費環境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一點也不能放松。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監管執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使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
有了更高品質的產品、更好的消費環境、更佳的消費體驗,消費者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消費力外流的趨勢才能得以扭轉,國內消費市場整體發展水平才能由低端走向高端,而整個國民經濟也才能因此獲得內在動力而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