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無愧身份
——質監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朱臺青十年履職之路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當記者在駐地賓館見到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質監局副局長朱臺青時,他正患著感冒。盡管說話帶著鼻音,不過談起質量工作,這位已經第10年參加全國兩會的“老代表”仍有說不完的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再次多處談及質量工作,體現了對質量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提出要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我聽了以后倍受鼓舞,也感到非常激動。”朱臺青說。
今年已經是朱臺青第10次參加全國兩會了,對于10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質量工作、尤其是產品質量工作的很多部署他都記憶猶新。
從最開始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加快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和修訂、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法制保障、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到后來專門部署“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以及政府工作報告里產品質量工作連續4年始終與“經濟結構調整”緊密相連;再到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建設質量強國”和今年首次提出“質量時代”。
“從中不僅可以看出政府對質量工作的重視,也能看出質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的變化。”朱臺青說,報告最初將質量安全同時提出,強調質量和安全對人民生活的同等重要,后來將服務和質量并重,彰顯質量和服務的關系,再到后來強調質量對于產業競爭力提升的作用,要求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充分說明“質量也是競爭力”。而如今,質量已經是新常態下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動力,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詞”。
10年來,朱臺青在兩會上提的議案建議各不相同,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對質量工作的關注和關心。“我覺得質檢工作、人大代表身份對我是榮譽,更是責任。”朱臺青說。
是榮譽,更是責任。10年來,朱臺青始終不忘初心,盡職盡責,只為無愧人大代表這個身份。他始終牢記自己質監人的身份,先后在兩會上提出了盡快啟動特種設備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在有條件的高校開設質量管理專業、加快修訂《標準化法》、制定《質量促進法》等一系列與質檢工作、質量發展有關的議案建議;他還始終牢記自己臺灣代表團人大代表的職責,先后在兩會上提出了推動海峽兩岸有機產品認證結果互信;希望國家能在海峽兩岸特種設備交流互認方面出臺政策等呼聲和建議。
回憶起10年人大代表履職之路,朱臺青有過自己的議案建議最終變成現實,從而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喜悅。2010年,朱臺青在兩會上專門提出建議,國家應盡快啟動特種設備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以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建立長效機制,遏制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為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此前在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掛職鍛煉的經歷,以及在工作中分管特設安全的實際體會,不僅讓朱臺青對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有了更多了解,也讓他對特種設備安全立法的必要性、急迫性和重要性有著切身體會。于是,從2010年開始,他多年在全國兩會上連續呼吁和建議將《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制定工作正式列入人大立法計劃,切實加快《特種設備安全法》制定步伐,爭取早日出臺。
在朱臺青等代表的持續呼吁下,2013年6月29日,《特種設備安全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并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對各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作出統一、全面規范的法律。
我國現行的《標準化法》于1989年實施,已經“服役”近30年,早已不適應現今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2015年的兩會上,朱臺青和其他的全國人大代表一起提交了一份議案——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該議案得到當時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等5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的支持,共同簽名提出。現在,該法的修訂工作已經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上了議事日程,有望盡快完成修訂。
回首10年來履職之路,朱臺青也有許多遺憾,比如一直呼吁的《質量促進法》仍然任重道遠,海峽兩岸的質量合作還需要不斷努力等。“應該說,這10年我看到了國家對質量越來越重視,也深切體會到質量工作大有可為,無論是不是人大代表,我們都要為建設質量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深有感觸地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