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曾祥素
原本以為購買精裝商品房,可以省去不少麻煩,沒想到購買之后,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近期,消費者網在線投訴平臺連續接到數起有關精裝商品房質量問題的消費者投訴,投訴內容主要涉及房屋漏水、房頂開裂、地板變色、反復修不好等問題。而由于購房協議不夠具體、開發商售后服務意識不強、精裝商品房相關法規和標準缺失等因素,消費者如遇上述難題,維權困難。
近日,張女士向消費者網在線投訴平臺反映,她2013年花300多萬元在北京通州星悅國際小區購買了一套頂層精裝修商品房。購買之前,開發商一再保證房子不會有任何質量問題。2013年12月,房子做完貸款,還沒有驗房,開發商就要求她收房。收房后,物業帶張女士去看房時,她當時就驚呆了!主臥床頭上方有一個直徑30厘米的大洞正在漏水,床頭靠窗部位也有一個直徑15厘米的洞在漏水,墻面上布滿了水漬和施工留下的泥漿,客廳、走廊、次臥以及衛生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水問題。
張女士表示,新買的精裝商品房存在明顯質量問題,要求開發商退房。但開發商稱已做完貸款,不可能退房,并一再承諾漏水只是小問題,60天內一定把房子修好。張女士勉強答應后,要求對方盡快維修。2014年3月,開發商承諾的維修時間已到期,張女士購置好家具,催促對方交房時,卻被告知還沒有找到漏點。開發商以要認真檢查和維修為由,讓她再等2個月。但再等2個月后,房子還是沒修好,開發商又說要更換維修隊伍。
“就這樣,先后一共換了七八個裝修隊,反復維修了將近20次!”張女士說,到2015年10月,房子好不容易修完了。但屋頂上仍然到處有裂縫,她擔心以后下雨屋頂還會漏水。果然,2016年夏天雨季來臨,房屋再次出現漏水問題,屋頂有多處大面積漏水痕跡,有的房間還有不同程度的裂痕。“2017年雨季又要來臨,我只能虐心地等待……”反復修了3年多,張女士的房屋漏水問題至今沒有妥善解決。
無獨有偶。彭女士2012年在房山長陽半島購買一套精裝商品房。交房后的第一個供暖季,2014年冬天她就發現,主臥衛生間門口的地板大面積發黑。開發商派人查看后,說是衛生間漏水,把衛生間的瓷磚拆掉,重新刷防水再鋪瓷磚,前后花了一個多月。但2015年供暖季,主臥衛生間門口的地板還是大面積發黑。開發商按照一年前的做法,又折騰了一個多月。沒想到2016年供暖季,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我們全家人都快被折騰瘋了!”彭女士無奈地說,她家的地板問題至今也沒有得到解決。
精裝商品房為何會出現這么多質量問題呢?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陳音江認為,有關精裝商品房質量問題的投訴增多,一方面是因為最近幾年房價上漲太快,部分房產企業過于追求銷售業績,忽略了商品房的質量管理和售后服務;另一方面是精裝商品房目前還沒有相關標準,房產企業受利益驅動,想盡辦法減少成本支出,在裝修材質選取以及工時方面難免存在“縮水”問題。
“精裝商品房統一批量采購建材和統一施工,不僅會降低裝修成本,而且造成的污染和浪費也會大大減少,肯定更符合健康、安全和環保的要求。”陳音江認為,相比之下,毛坯房在裝修過程中敲墻挖洞,很可能給建筑安全造成隱患,而且裝修過程冗長,還會污染環境和影響鄰里關系。因此,房產企業推出精裝商品房,既符合環保節能政策,又有利于消費者安全使用,理應得到肯定與支持。但同時房產企業也一定要把好事做好,堅持使用綠色環保材料,確保精裝商品房的裝修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陳音江還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有關精裝修商品房的驗收細則和監管辦法,在裝修過程中引入監督與服務機制,一旦發現裝修中,有房產企業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應將其納入失信裝修“黑名單”,甚至清除出裝修隊伍。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