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發展研討會舉辦
今年是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元年
□ 本報記者 王 輝
2016年中國燃料電池商用車商業化開始,2017年將成為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全方位商業化的元年。在7月19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四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討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如是說。
關鍵零部件需提早布局
所謂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并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它是電動汽車的一種。
由于燃料電池汽車可以真正實現“零排放”,一直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解決方案。目前我國以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但并沒有忽視其他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歐陽明高指出,在燃料電池方面,中國形成了符合本土市場發展需求的技術路線,即燃料電池和動力電池深度混合,以燃料電池作為輔助動力的增程式燃料電池轎車。其優勢是降低成本,提高燃料電池耐久性。目前,我國已經從動力系統集成技術到突破主要核心技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
清華大學教授李建秋表示,預計到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主要以1萬輛左右的示范運行為主。從2025年開始,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將會大幅度提高,按照每年10萬輛的速度遞增。因此,與燃料電池相關的核心零部件必須提前進行布局。他說,燃料電池發展依賴于各核心零部件技術水平的提高,DC/DC、空氣壓縮機、氫氣再循環泵、控制器等零部件在燃料電池的控制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多學科集成、共同發展,才能解決燃料電池的耐久性問題,以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整體技術水平。
電驅自主核心技術待突破
電機驅動系統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性能,它與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動力電池和電池組管理系統共同形成了支撐電動汽車技術體系的3項關鍵共性技術。中國中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首席專家郭淑英指出,目前我們國內的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去年的產銷量分別是50多萬輛,排名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我國電機驅動系統的總產量將會達到200萬輛。她說,當前國產車輛主要還是使用國產電機驅動系統進行配套,這是值得驕傲的。
郭淑英表示,國產的電機驅動系統、電機基本驅動性能與國外相差不大,基本技術性能可以滿足生產要求。而在防護技術、噪聲振動、電磁兼容、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質量參差不齊,跟整車的需求有一定距離。
目前,我國在電機控制器里所用的關鍵核心部件如IGBT、軸承等仍大部分依賴進口。以IGBT為例,國際主流公司多采用定制封裝汽車級IGBT,而國內公司目前仍主要采用標準封裝的IGBT,電機驅動系統的自主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核心零部件技術是發展關鍵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績喜人,但自主研發的核心零部件缺失,時刻威脅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由于我國在最初發展汽車工業的時候忽視了零部件領域的發展,以至于很多燃油汽車的零部件技術至今都沒有翻身。避免新能源汽車產業重走燃油車的老路,成為當前行業關注的重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指出,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講,零部件企業的地位將遠比燃油車時代重要,掌握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將在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他表示,中國的優勢是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汽車生產能力,如此巨大的市場來拉動需求,應該抓住這一優勢,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零部件企業。
此次會議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湖南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高新區管委會承辦。來自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嘉賓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探討。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