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 輝
2000年以來,我國汽車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汽車市場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近幾年,在乘用車發展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汽車產銷量在去年達到了2800萬輛。很多人認為這已是中國汽車的極限。對此觀點,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仍然保持著樂觀。他在11月2日舉辦的第五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總規模還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增長50%,可達到4200萬輛。這1400萬輛的增量基本來自狹義乘用車。”
保有量和銷售量是依據
徐長明的預測是基于保有量和銷售量計算出來的。根據全球各個國家市場汽車千人保有量分析,美國達到了千人保有量834輛,其次歐洲國家平均千人保有量數值基本達到600以上,而中國目前千人保有量僅為131輛,與600輛的平均值相差甚遠。根據中國人口分布程度來看,單純的計算千人保有量無法真實展現中國市場的真實狀況。
目前,中國的人口密度與歐洲國家基本相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也極有可能追平英國、意大利的歐洲國家千人保有量600輛的水平。
當前制約中國汽車市場增長有三個因素:宏觀經濟增長、汽車限行限購政策、石油供給問題。石油供給問題目前已基本解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在全球達成共識,未來隨著石油危機帶來的汽車使用成本將有解決辦法。從經濟發展看,十九大提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屆時人均GDP將突破1萬美元,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時中國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到2050年,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屆時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人均GDP3萬美元以下都屬于經濟快速增長期,千人保有量在這個時間線里基本可以能實現600輛的目標。
3萬元人均GDP是一個分界點。歐美國家達到這一數值前汽車市場增速一直處于高速中,韓國目前還未達到3萬人均GDP,因此市場發展也很迅速。相比之下,中國這一數字還處于很低的狀態,因此根據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中國汽車的峰值還遠遠沒到頂峰,增長不是問題。
但由于中國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出現了限購政策。如果將限購政策的影響放在千人保有量中,中國汽車市場千人保有量應突破400輛,所以未來一旦限購政策出現松動,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非常關鍵。
新能源市場將有質的變化
最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徐長明判斷,2020年之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有質的擴張。首先是政策主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自主品牌的彎道超車。其次是未來智能互聯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流之一。最后是汽車消費需求的變化,2025年00后消費人群占10%,90后39%,80后占37%,這三個加起來就占到我國汽車總消費者的87%。他們的消費習慣,畢竟影響到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目前很多企業開始籌備利用大數據實現自動駕駛、智能互聯,形成云平臺,實現智能交通。還有一些企業利用智能化降低汽車成本,將重心轉移到軟件上,汽車硬件從原來的70%成本下降到30%,軟件提升到70%成本。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汽車共享等也會改變汽車生產銷售,智能服務改變汽車售后,這都很可怕,甚至未來這些理念都會顛覆整個汽車產業。所以,從經濟增長、千人保有量、消費需求的變革以及智能互聯的運用,中國汽車市場距離峰值還很遠。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