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最近蔚來首款車型ES8上市成為話題焦點。不管是自動駕駛、全鋁車身還是直營模式,蔚來ES8所帶來的每一個創新點,都能引發諸多討論,這在其他國產車身上是從未有過的。然而,正是有太多的創新,不少人對蔚來未來的市場表現表示出了擔憂。因為創新是件有風險的事,在一輛車身上的創新越多,風險也就越大。
比如,蔚來推出的“電能服務體系”NIO Power,就因為具有顛覆創新性而備受關注。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稱,其換電站中應用的換電系統已經申請了超過200項專利,3分鐘即可完成電池更換。然而,蔚來所設想的“讓加電比加油更方便”的換電或充電服務,在許多業內人士眼里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不僅是因為這種換電模式早有人先行實踐過(一家名為Better Place的以色列公司早在10年前就推行過,并建立過大量換電站;特斯拉也曾嘗試建設可90秒更換電池的換電站),按說已經算不得創新了,更主要是這種模式的先行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敗在哪兒?主要不在技術,而在投資巨大且周期漫長,而收效太低。
一些人擔心的風險,恰恰就在市場會不會給創新快速而成比例的回報。令人遺憾的是,現實給出的答案是冰冷的。有研究數據顯示,企業創業的成功率只有不到5%,創新成功的概率更低,不足1%,而絕大多數創新者其實是為后來者充當了鋪路的角色。蔚來將會面臨怎么的市場考驗,我們拭目以待。
莫說是一家新生企業在創新上要面對巨大考驗,那些已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世界級大企業,也會面臨創新難題。像蘋果這樣以創新立身成命的企業,也常遇創新瓶頸,不敢在創新上太冒風險。有人說,iPhone4s后,所有蘋果手機都被認為只有一個“新”字,沒有那個“創”字。現在的iPhone X,更是被批嚴重缺乏創新,甚至還被視為拙劣之作。
雖然憑借蘋果品牌的號召力,iPhone X應該能夠賣出去不少,應該也不會賠錢,但它的出世既難改變iPhone手機整體不尷不尬的市場表現,也難為蘋果贏得更多品牌溢價,甚至反倒會因其缺乏創新而消耗其品牌價值。有分析人士認為,蘋果iPhone和iPad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因為其顛覆了智能手機的使用習慣和PC的地位,都重新定位了消費級電子設備行業。但是iPhone X不同,與其他安卓機相比,并未有顛覆性的創新功能。
面對這些批評,蘋果當然不會認同了:說我創新力度不夠,這我認,但我至少還在微創新,而誰要說我是模仿抄襲的偽創新,我得跟他急。其實,客觀地講,蘋果每推出一款新產品,或多或少還是有新東西的,不認可這些,非得讓它次次創新都顛覆、款款產品都革命,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在有些人看來,創新必須是不同于他人的原創性的東西,就算有模仿也要進行革命性的改變,而在原有技術或產品基礎上只做些小修小補,之后給自己貼上“微創新”的標簽,這雖算不上大盜,卻與小偷無異。這種觀點,顯然是有問題的。表面看來,“微創新”與“偽創新”,一字鴻溝,水火不容,然而,若把關注點轉移到創新本身,我們會發現,這兩種觀點其實說的是兩碼事,大可不必針尖麥芒,你死我活。
有學者認為,做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要有實力的,而創新或巨或微,也是有條件的。既然有人把搞創新等同于鬧革命,那就要承認創新是一件有巨大風險的事。人們只看到創新成功者的光鮮,卻對那些殞命于創新途中的失敗者的巨量尸骨熟視無睹。站在公司角度看,創新這件事更得小心掂量一番。我們知道,行業市場的創新是一個大數法則,這家失敗那家成,只要有成就行;而公司角度的創新則有點像一錘子買賣,做成了雞犬升天,做不成萬劫不復。企業以生存為第一要務,為創新孤注一擲,踐行“不創新毋寧死”的格言,這樣的企業實在是找不出幾個。而真要堅持這樣做的企業,事實上根本活不了多久。
既然創新是一件有風險的事,而市場又不會給冒險的企業提供多少擔保,那么企業小心謹慎,不敢輕易創新,也就可以理解了。像蔚來這樣大膽出新,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積極表現了,我們為什么不為它鼓掌,期待它成功呢?關于創新,既要鼓勵膽大的,也別看不上膽小的,只要有創新,都是了不起的。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