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華
“這是一艘能飛起來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飛機。”備受關注的全球在研最大水陸兩棲飛機、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于12月24日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AG600是我國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是繼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后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此專門發去賀電,對AG600首飛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
作為我國“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領域的研制空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再添一名強有力的“重量級選手”。
現如今,這樣一名中國制造的“重量級選手”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首秀”,其重要意義自然不言而喻。航空工業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涉及數以百計的專業知識應用和大多數產業領域,具有帶動整個工業進步的巨大能量。曾幾何時,由于我們沒有自己制造的大飛機而被稱作“沒有翅膀的雄鷹”。
然而隨著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ARJ21、C919……我國航空工業也一次次在藍天上書寫新的傳奇,讓中國制造翱翔藍天,更讓中國制造不斷“飛”向中國創造,在不斷圓航空強國夢的同時,也在大力推動著質量強國建設。
早在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就明確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總書記關于“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迅速在全國引起廣泛反響。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新“三個轉變”,兩個“三個轉變”一脈相承,是對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和指示。
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卻相差萬別。中國制造的重心在制造,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長期依賴的發展方式和路徑,比如我們熟知的OEM(貼牌加工)模式,但是這樣的模式一方面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另一方面也只能賺取最少的利潤,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雖然能夠讓我們成為一個制造大國,但很難成為一個制造強國,隨著我國制造業成本優勢的逐漸消失,從制造轉向創造就是一條必有之路。
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最為關鍵和核心的就是自主創新,此次翱翔藍天的AG600就是自主創新的成果——AG600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中,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5%以上為國產產品,國內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余所高校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制。AG600可以說是中國創造的又一代表作。
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質量,一個明顯區別也是質量,這也是中國制造和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的整體差距,是中國需要追趕美國、德國等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方向。翱翔于藍天的飛機,在普通人眼里也是“速度”的代名詞,但它更是質量的代名詞,在首飛之前,AG600就經過了嚴格的質量考驗,包括發動機試車、首次滑行、水動能研發試驗、首飛技術質量評審會和首飛放飛評審會等多個環節的驗證和試驗,項目立項至今已近10年。十年磨一劍,為的就是要經得起質量的檢驗,成為高品質的產品,也使其更好地詮釋了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新要求。
中國經濟在變,對于這個重大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給出了一個全新的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任務,“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由此可見,圍繞著高質量發展,我國正在進行一場從理念到目標等全方位的質量變革,期待在這場變革中,有更多的中國制造“飛”向中國創造。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