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市場增長終結年已來臨
2019年銷量預計下滑2~5%
□ 本報記者 王 輝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與普華永道思略特首發了《2018-2019中國汽車市場回顧及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或將成為乘用車市場增長的終結年。若無政策刺激,2018年末預計乘用車銷量將持續走低,考慮到年末促銷,負增長率情況將有所緩解。預計2019汽車銷售將缺乏足夠動力。乘用車銷量將略有下降,幅度為2~5%。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廣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萬輛,同比下滑2.5%。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曾悲觀預判,按此發展,今年我國汽車產銷負增長或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此預判成真,這將是我國車市近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對2018年國內車市情況詳細分析后,《報告》預測,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仍將繼續下滑,幅度為2%~5%,但新能源乘用車將保持36%的年度復合增長率,SUV市場份額也將會繼續增長。在此背景下,轎車市場與SUV市場將迎來結構性變革。其中,2018~2021年轎車的再購用戶比例會持續增多,品質將成為核心賣點,中高端轎車和新能源轎車等將成為轎車的核心細分車型。
《報告》認為,若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繼續下滑,自主品牌內部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自主品牌會主動謀求強強聯合與跨界合作的機會以提高競爭力。
低線城市銷售乏力
《報告》認為,2018下半年銷量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低線城市乘用車銷售乏力。下半年,作為乘用車主要增長引擎的低線城市汽車銷售出現負增長。
主要原因是,低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出,房價上漲與棚改貨幣化政策結束。低線城市消費雖擁有較高活力,但由于規模較小且部分城市汽車保有量較高,缺乏足夠的增長空間,局部的機會難以挽回總體的頹勢。
未來車市將是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并存,雖然預計銷量將下滑但幅度應在可控范圍內。應該看到積極因素:三四線房市去庫存完成,房價將會趨緩;雙積分政策將有力促進新能源汽車銷售,成為下一賽道主要增長點;互聯網車貸等行業發展有利于減少購車限制,促進汽車消費。消極因素:GDP增速放緩;未來隨著互聯網行業進行線下資源整合,大量低成本勞動力會持續涌入一二線城市;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導致部分出口導向型支柱城市(多為低線城市)抗風險能力差。
低品質產品難生存
《報告》顯示,低品質SUV已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今年下半年以來,合資品牌SUV與中高價SUV銷量上漲明顯,這種發展趨勢符合車輛銷售高端化的要求,說明SUV增速放緩僅為結構調整,仍有增長空間。但隨著合資品牌SUV加大投入,自主品牌與合資的競爭將更為激烈。SUV增速放緩主要原因為結構改變導致:自主品牌在低線城市市場疲軟,低品質SUV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預計在2019年,SUV份額將會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同時為應對挑戰,轎車市場與SUV市場都將迎來結構性變革。
《報告》對結構調整預測:2018~2021年轎車的再購用戶比例會持續增多,品質將成為核心賣點,中高端/新能源等將成為轎車的核心細分車型,市場營銷布局將由粗放化變為精細化;2019~2021年外資品牌將加強布局,價區與級別將大規模下探,中國SUV車市將進入新一輪增長,實現增長重心由粗放式向集約型的轉移。
《報告》分析,若市場繼續下滑,自主品牌內部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自主品牌會主動謀求強強聯合與跨界合作的機會以提高競爭力,但這也是領先企業的機會。自主品牌競爭格局將更為集中,同時將積極謀求內外部合作。
新能源車將與國際同步
未來,新能源乘用車將保持年度復合增長率約36%的中高速發展趨勢,2019年銷量達到165萬輛,預計在2025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達15%~20%。
《報告》對2015~2025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預測:2015~2018,銷量比將達到1.5%,新能源保有量>50萬輛,初步建立車輛與基礎設施的聯網服務平臺;2019~2021,銷量比將達7~10%,保有量>500萬輛,動力電池、驅動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車機互聯化;2022~2025,銷量比將達到15~20%,保有量將>2000萬輛,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水平與國際同步。
另外,產品設計定制化、產品功能智能化、產品開發平臺化將成為2019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大趨勢,自駕、出租車、租車、網約車;產品功能智能化。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互;所有品牌國產車型實行智能網聯化;ACC自適應巡航、智能互聯、智能驅動、智能保護;產品開發平臺化。開發全新平臺,燃油車平臺改造。以奧迪為代表的主流主機廠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紛紛轉建開發新平臺,并應用新設計;未來主機廠將采取全新平臺+全新設計的戰略。同時,明年將是新勢力的大考年。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