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小口罩”防疫“大難題”
生產技術有門檻 本土企業品牌建設待加強
□ 本報記者 岳 倩
目前,各地正處在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口罩作為重要物資,是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武器,是保證群眾健康的盾牌,也是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堅強保障。保障口罩質量安全和價格穩定,至關重要。針對市場上出現的制售假冒偽劣口罩和口罩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開展了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和口罩價格專項檢查,凈化市場,并啟動了“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幫扶企業復工復產,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造質量要求高
目前,市場上的口罩主要分醫用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勞保口罩和日常防護口罩三大類,而用于防疫的只能是醫用口罩。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事醫用口罩生產,需具備一定的潔凈車間,并擁有微生物試驗能力和相關理化試驗能力。但是在一些被曝光的案例中,生產方不僅生產環境和過程衛生要求難以保障,而且缺少必要的消毒滅菌環節。
劉昌松 攝
口罩是大規模生產的產品,雖然制造工藝簡單,但質量要求卻很高。據江蘇省特種安全防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錢輝介紹,一般醫用口罩有3層,其中中間層最為關鍵。“中間一層是熔噴無紡布,可以有效隔離病菌,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層的成本是最高的”。很多偽劣口罩就是在熔噴布上做文章,有些甚至是用普通棉布代替,基本沒有防病菌的作用。
根據《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規定,口罩等用品的生產環境和過程的衛生要求包括“原材料和成品應嚴格分開堆放并設明顯標志。進入生產區要換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觸裸裝產品的人員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雙手或戴手套;生產區前應相應設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和緩沖區。”
依法監管強化服務
因為供需缺口大,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經營者趁機哄抬價格、銷售假冒偽劣口罩進行非法牟利的現象。根據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對疫情防控中維護市場秩序有關情況的介紹,在近期12315舉報平臺收到的舉報中,有45%是反映口罩亂漲價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收到的價格反映問題中,約77%也是口罩亂漲價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被查處并曝光的各類假冒偽劣口罩類型五花八門,達十幾種之多,包括“早產”口罩、過期口罩、假冒進口口罩、“三無”口罩、二手口罩、翻新口罩等。這些口罩粗制濫造,不僅起不到任何保護作用,可能造還會造成二次交叉感染,成為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隱患。
針對口罩質量安全問題和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采取多項措施強化監管:組織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開展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要求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轄區內口罩生產企業實施抽查;開展口罩價格專項檢查,堅決剎住口罩漲價風。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積極做好協調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對符合生產條件和轉產條件的企業,采取成立工作專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辦好營業執照和生產許可證,幫助他們盡快開工生產。對轉產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的企業建立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同時,組織技術專家赴企業開展質量幫扶,確保口罩產品質量。
不少企業也積極響應市場監管部門號召,主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有的企業第一時間向消費者作出承諾,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阿里平臺治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阿里等電商平臺積極攔截、刪除可疑問題口罩信息,對嚴重違規店鋪進行永久清退,情節嚴重的移送執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國產品牌知名度不高
消費者每天刷口罩售賣的信息,真實反映了他們的品牌需求。根據一商家數據產品平臺的統計,1月21日~27日,某知名電商平臺上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別是:3M、穩健和霍尼韋爾。除了穩健,其余都是國外品牌,這與我國口罩年產量占全球約50%的份額不相符。
究其原因,與口罩行業進入門檻低、工廠小而多、以代工生產為主等有關。在國內民用口罩市場,國產品牌與3M等國外品牌基本上是同步發展,兩者在技術上差距不大,但在品牌上卻相差甚遠。這一方面與國產品牌口罩生產商很多是從傳統勞保行業轉行而來,品牌知名度、認知度本就不高有關;另一方面,在品牌營銷方面,3M等國外品牌通過每年的大力推廣,牢牢占據了藥店、超市、電商等渠道。而國內口罩生產企業走的多是商店小批發、小代理渠道。另外,也與民用口罩行業整體起步較晚、但又呈井噴式發展,導致行業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有關。在國外品牌大力宣揚產品的高質量和高科技用材時,一些國產品牌卻不時曝出質量不合格問題。2016年年底,我國才出臺了第一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對產品的防護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提出要求,以規范行業發展。
新冠疫情暴發時期,口罩供應緊缺,這對國產口罩品牌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面對人們對口罩的海量需求,僅靠幾個國外品牌是不夠的。盡管搜索量最多的是國外品牌,但各大平臺顯示銷量更多的還是國產品牌。國產品牌應該抓住機會,夯實發展實力,樹立好口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分析認為,未依法取得許可或辦理備案,在網上擅自銷售醫用口罩等醫療器械,或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銷售假冒偽劣、“三無”醫用口罩等疫情防護物品或哄抬物價等行為,是我國法律明令禁止的。他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在未取得經營資質或無法提供經營主體信息的微信、QQ等社交平臺購買醫用口罩等疫情防護物品。
消費者購買口罩后,應妥善保存消費記錄和憑證。消費者要主動參與消費監督,對部分經營者惡意囤積、虛假宣傳、哄抬物價、以次充好、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拒不履責等不法行為,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如發現上述不法行為,可以通過撥打12315,積極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
質量期待
目前,市場上口罩種類尚不夠豐富。由于我國缺失兒童口罩標準,企業無法依標生產,導致市場上無兒童專用口罩。兒童們要做好個人防護,只能用成人口罩將就。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保證口罩供應數量和質量安全。
企業應落實主體責任,提高質量意識,在技術研發上持續下功夫,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高質量的口罩。企業要增強品牌意識,堅持依法誠信經營,樹立良好聲譽和口碑。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借鑒國外品牌的成功經驗,創新產品營銷,開辟多元化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知名度。
市場監管部門應立足職能,加強對口罩生產經營的監督抽查,加大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在加強監督的同時,要組織市場監管系統內有關質量、檢驗檢測等科研機構對相關企業進行技術幫扶,促進口罩產業質量全面提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