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啤酒持續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百年品牌展現時尚與活力
□ 本報記者 朱文達
5月15日,記者走進云上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37個地方展廳之一的青島館,“匠心青島”的主題格外顯眼,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啤酒)歡聚吧就在展館入口處的右側。青島啤酒云展館以“歡聚吧”的元素主題設計,經典1903、百年國潮等系列產品以及創新推出的海洋大健康產品王子海藻蘇打水各具特色,展示了青島啤酒百年品牌的時尚與活力。
注重與年輕人互動
如果要在青島找一個最時尚的元素,青島啤酒一定是最先被想到的選項。每一個來尋找青島城市味道的游客都可以從一杯青島啤酒開始,許多海外消費者把青島啤酒作為認識中國、了解青島的重要名片,青島啤酒節更是海內外知名的啤酒狂歡盛會,青啤博物館則位列全國十大熱門博物館之列……
品牌培育是個慢功夫,從百年品牌到百年潮牌,一字之差,體現的是青啤與時代的互動,尤其是與年輕人的互動。
青島啤酒節跨越1.3萬公里的直線距離,走進了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在中國援建的蒙羅維亞SKD體育場,青島啤酒成了大家共通的語言,會場匯聚成了歡樂的海洋。3天時間吸引了利比里亞逾4萬人次參與。此外,青島啤酒在歐美推出的生肖版、八仙過海、中國結、青花瓷等系列“中國風”產品,贏得了大批海外年輕粉絲的青睞和點贊。
近年來,青島啤酒以品質的厚度、歷史的長度、銷售覆蓋的廣度、站位的高度為核心,不斷拓展和深化品牌的國際化運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產品走出去、品牌走上去、文化走進去。
也正因為青島啤酒國際化、時尚化、年輕化的品牌韌性,今年4月,青島啤酒快速結束了2、3月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與歷史同期相比兩位數的增長,彰顯了企業逆勢破局的實力和穩健抗壓的品牌活力。
高質服務美好生活
今年中國品牌日的主題為:“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質生活。全球抗‘疫’,品牌力量”。在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全球疫情挑戰下的突圍之年,品牌作為美好生活的創建者和引領力量,增強了企業應對疫情等危機的能力。
目前,以青島啤酒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在不斷推動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數字型企業、服務型企業的轉變,創新澎湃企業的品牌力量。
嚴控質量始終是百年青啤發展的代名詞,也是青島啤酒品牌發展的不二法門。從一粒粒大麥到一滴滴啤酒,要經歷粉碎、糖化、糊化、麥汁過濾、高溫煮沸、加啤酒花、澄清冷卻、加入酵母發酵、硅藻過濾、包裝成品等一道道工序和幾十天的釀造時間。不同環節的溫度把控和質量檢測,決定了一瓶啤酒的質量和口感。
青島啤酒的釀酒師們也始終遵循著最嚴苛的工藝標準:“溫度不差一度,時間不差一秒”。1800道關鍵質量控制點、脫殼3天之內的新鮮米、每隔兩小時品嘗一次釀造水的頻率、30分鐘的酒瓶清洗時間……這一個個數字背后,是青島啤酒釀酒人對一瓶啤酒的精雕細琢。在細節決定成敗的當下,這些苛刻的質量管理細節,最終都是為了傳達青啤人的一種理念:只為釀造一杯好啤酒。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消費成為經濟復蘇的關鍵。品牌強企的積極發力,亦成為這一輪重啟消費行動的重要力量。立夏后升溫的勢頭與消費的回暖同步而至。“青島啤酒百萬社區大酬賓”在全國350座城市、每周以近5000場的速度在推進,所到之處,引爆當地居民消費熱情。
百年青啤從“云互動”疊加“到家服務”,從好喝到好玩,從快樂到健康、時尚,打出組合拳:啤酒行業首張“無接觸配送服務地圖”小程序,觸達414個城市、被2000萬消費者使用和認同;一場社區大酬賓,將“青啤超市”搬進了全國近5萬個社區,至今馬不停蹄;為推進新基建、布局新產業、培育新消費,快速落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項目投資十箭齊發……這些創新亮點,成為青島啤酒撬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不斷放大品牌力量
品牌強企應該比一般的企業更有韌性、更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能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助推器。
5月14日,青島啤酒A股盤中收錄62.37元的最高成交價,這也是公司自1993年A股上市27年以來的最高成交價格。據統計,青島啤酒自今年3月20日至5月14日36個交易日股價大漲71.3%,境內外綜合市值增加267億元。股東價值的增長幅度和速度遠遠跑贏了同期A股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及港股恒生指數的同期漲幅,繼續保持了在資本市場的良好增長態勢,也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大幅保值增值。
不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青島啤酒第一時間捐獻1000萬元現金和200萬元物資用于疫情防控,隨后又在全國各單位開展了物資捐贈工作。從履行社會責任捐款捐物,到企業加速創新,青島啤酒按下總投資約30億元的投資建設“快進鍵”,推動企業向定制化、智能化、新業態的“啤酒+”平臺型企業轉型。
一直以來,品牌是百年青啤最重要的無形資產,百年青啤的持續轉型不僅為全球消費者“賦能”美好生活持續探索,在深度履行品牌強國的責任擔當中,試煉品牌韌性,放大品牌力量。這也一直成為引領青島啤酒持續穩健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力量。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