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報告還強調,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地方搞起縣長“直播帶貨”。這種形式將電商網購、電商進農村、支持扶貧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可謂一舉三得。據商務部通報,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有100多位縣(區、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近期,由農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一畝田聯手百度App、百家號、一點資訊、新華社現場云共同發起的“縣長走田間——中國農業直播大聯盟·助農百縣行”也已啟動,會有更多的縣級地方主官在直播平臺露臉。
為了吸引觀眾,“縣長”們有說、有唱、有演,其突破性表現頗受好評。正如有評價指出,“縣長”們直播“帶貨”,既展現了基層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做實事的良好形象,也體現了各級干部善用新媒體與消費者互動的新本領,正成為扶貧新“姿勢”。
不過,基于“縣長”們的特殊身份,其“帶貨”行為的屬性還是跟直播網紅們有區別的,如何在市場化操作和政府背書之間找到更好的結合點,尚需梳理。而且,縣長“帶貨”畢竟是應時之舉,如何將線上銷售持續下去,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實、好事做久,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顯然,除了繼續積極搭建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外,還要在做強產業、服務品質、產業轉型上下功夫。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職業主播是“帶貨”而非“賣貨”,不承擔銷售主體責任,這導致了產品、銷售、售后等環節不合規等情況。縣長“帶貨”,要特別關注法律責任問題,不能讓政府背書成“背鍋”。基于此,在縣長“帶貨”進行嘗試之后,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上,讓農副產品直播銷售形成常態化機制。要加大與各大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的合作力度,通過電商比賽、行業培訓、遠程教育等方式選拔培養一批優秀電商人才,以利于暢通農副產品市場流通,增加農民收益。
把“帶貨”好事做實做久的關鍵,是確保產品品質。“縣長”們“帶貨”,其實解決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但走出去之后,如果人們發現產品并不好,這注定是走不遠、走不久的。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縣委副書記鄭宇就有這樣的顧慮,他表示,當地有蘋果、松茸、沙棘等特色農產品,但并沒有匆匆搭上這趟直播列車,“我們不擔心產品銷量,擔心的是供貨和品控能否跟上”。事實上,由于長期粗放種植銷售,不少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尚未完成從產品到商品的轉變,品質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一些農產品規模化種植不足,有的甚至連食品許可證都尚未統一獲得,一旦進入網絡銷售,無法滿足大批量訂單需求,以次充好的情況就可能會出現。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漸向好,但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形成的線上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并將持續。“縣長”們“帶貨”的行動也讓人們看到農村電商發展的巨大商機。而以電商直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還要下更多功夫。如何做強產業,幫助農民掌握農技知識,用好當地的好山好水好生態,打響當地農產品品牌,這是個系統工程,考驗著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