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在“委員通道”上提出
建立消費投訴公示制度 協同促進消費回補升級
□ 本報記者 張文禮
5月24日,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提出,建議從消費投訴公示入手,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協同促進產業鏈恢復和消費回補升級,讓14億消費者用腳投票,形成優勝劣汰、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競爭機制,從需求端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消費投訴公示就是政府把收到的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投訴信息都曬出來,投訴誰多少,問題、風險在哪里,一目了然。”甘霖說,公示既是“黑榜”也是“紅榜”,既是監督也是激勵。把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一起來的根本,是走監管的“群眾路線”。政府監管職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很重要,但政府監管總有盲區,企業自律總有不足,不能止步于政府和企業的“二人轉”。通過公示,消除信息不對稱,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千變萬化的違法行為終究逃不過群眾的“火眼金睛”。14億消費者用腳投票,有助于形成優勝劣汰、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競爭機制,從需求端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甘霖認為,當前開展消費投訴公示具備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基礎。網購、外賣、旅游等平臺可以看“好評率”,政府需要打造的好比政務版“電商平臺”,各類經營者相當于“網店”,投訴信息公示就是曬出經營者的“投訴率”。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推廣政務服務“好差評”,通過群眾打分,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2018年某共享單車企業在出現退押金風波前,投訴量已經位居全國所有企業第一名,因沒有投訴公示,消費者不能及時得到預警而損失很大。”甘霖舉例說。
“消費投訴公示不僅評價市場,是企業之間的考量,也評價監管,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比拼。”甘霖說,2019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受理了362.6萬件投訴,其他部門也處理了大量投訴,數據只有公開才能效益最大化。“曬成績單”短期看是壓力測試,長遠看是夯實基礎。穩消費首先是穩預期,信息越公開,群眾對消費環境越有信心,對政府治理也越有信心。
甘霖建議,應該從3個方面推進消費投訴公示。一是部門聯動。建議由國務院統籌,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形成信用體系閉環,提升政府整體治理能力。二是有的放矢。建議瞄準投訴集中企業、多發易發問題,打響公示第一槍,切實解決消費者訴求。三是遍地開花。拓展線上線下、立體式公示渠道,讓政府信息“飛入尋常百姓家”,觸達消費第一線,形成最直接的公示壓力。“消費投訴公示將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發展增添內在動力,為實現全面小康增添民生底色。”甘霖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