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怎么搶抓新“基”遇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聚焦“新基建”助推高質量發展
□ 本報記者 張文禮
沒有鏡頭切換,沒有解說詞與背景音樂,唯一的音效則是工地上傳來的“沙沙”“嗒嗒”聲。這是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的直播畫面。
春節期間,這個直播火遍全網,最高峰時有5000萬人同時在線“云監工”。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讓網友們在家感受到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成為我國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的焦點,也為中國經濟帶來“疫”外的驚喜——5G遠程會診、AI影像診療、大數據疫情追蹤、遠程辦公、網絡授課,“新基建”已初露鋒芒,成為戰“疫”的中堅力量。
全國兩會期間,“新基建”成為代表委員的聚焦點,紛紛支招中國如何搶抓新“基”遇。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從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到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到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再度部署“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蓬勃力量,正在中國發展的汪洋中浪起潮涌。
“如果說傳統基建拉動的是鋼筋水泥,帶動土地經濟發展,那么‘新基建’帶動的則是國家科技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全國政協委員周群飛說,數十萬億元投資體量的“新基建”,必將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核心主題。
“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其涉及到的上下游產業鏈則更為繁多。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后勁。在代表委員們看來,有了“新基建”的加持,將為中國經濟提質轉型升級增添新動能。
數字資源,被譽為21世紀的“石油”,也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的核心領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基建”其實就是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或者說數字技術的實體化,其發展是大勢所趨,潛能難以估量。
核心技術發展欠缺、產品附加值低……在周群飛看來,我國制造業需要被大規模改造,賦予新的動能,而“新基建”的提出恰逢其時,將全面提升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能力、網絡化能力和智能化能力,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疫情防控期間,商場導購“云帶貨”、房屋中介“云帶看”、田間農戶“云賣貨”,全球30家物流企業短期內將5000萬件應急物資送到武漢一線……如果沒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數字基建設施,這一切都無從談起。
“‘新基建’可以‘一業帶百業’,可以拉動人才就業,還將賦能千行百業,推動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張云勇說,“往深了說,還能夠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要和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在代表委員們看來,“新基建”必將也必須和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周云杰向大會連續第四年就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提出建議。“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在周云杰看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必將重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產業互聯網的未來,劉世錦十分看好。“互聯網和消費端的融合,只是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起步階段或者是一個序幕,真正的重頭戲在這個產品怎么能生產出來。這是一臺更大的戲,是互聯網和產業相互融合的主戰場,這幕戲現在剛剛開始。”
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認為,“新基建”和產業互聯網在未來的深度融合和互動發展,將推動形成各方廣泛參與的產業互聯網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孫丕恕則建議,要圍繞工業互聯網、區塊鏈、建設智算中心等“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國的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質量發展。
劉世錦說,搞好“新基建”,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企業自主決策、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政府不直接干預多包容等,“重點是要促進和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
標準體系建設理應走在前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新基建”來講,尤當如此。5G標準、特高壓標準、人臉識別技術標準、自動駕駛技術標準、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在“新基建”如火如荼的當下,加強“新基建”領域規則體系和標準建設,掌握標準話語權,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看來,“新基建”所涉領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標準體系尚未形成,處于戰略機遇窗口期。要想更好地貢獻中國智慧,就必須統籌各方力量,超前布局,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戰略規劃,進而抓住標準制修訂的機遇。
在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看來,如何推動數據自由流動、開放共享,破解工業設備互聯困難、“數據孤島”等難題,成為當前“新基建”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可能造成每項推進速度都不夠快。”李彥宏建議,要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扎實做好頂層設計。
“要加快推進制造業、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推進信息裝備的標準化,構建產業互聯網的應用生態。”王一鳴強調說,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產業鏈視角的頂層設計,在數據交換、數據接口、開放模式、數據安全方面,建立規范和標準。
“若不夯實安全基石,其結果可能是‘肥而不強、胖而不壯’。”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祎則特別關注到“新基建”領域的網絡安全問題,他建議加強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為“新基建”保駕護航。
背靠14億人的市場,“新基建”在中國有著超大規模的應用場景、有萬億級市場的消費潛力,“新基建”的發展,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也將讓中國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表現得越來越有底氣。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