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丁 瑩
城市是復雜的有機體,只有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律,才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運用信息化能夠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首席執行官)張雷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智慧城市建設與試點項目,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新型基礎設施,“新”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新基建不僅僅是建設大量有形的項目,更重要的是通過智能化賦予基礎設施以靈魂。信息、數據、網絡、算法等新型要素與城市傳統的有型基礎設施結合起來,軟件與硬件并舉,軟件賦能硬件,能夠釋放出新的生產力。
張雷認為,智能城市是新基建的綜合載體。新型基礎設施是著眼于中國經濟未來的戰略性、網絡型的基礎設施。今年我國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明確新基建七大范疇。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城際高鐵和城際軌交等新型基礎設施,在物理上主要分布于中國的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并形成輻射全國及世界的新型經濟增長極。
智能城市是新基建的融合平臺。城市是一個日益復雜的有機系統。新基建的物理和數字要素在交通、能源、教育、醫療等城市功能提供的場景下實現有效融合。與此同時,新基建各類要素的融合協調發展,也讓城市從傳統要素的約束中拓展出創新和增長空間。
智能城市將為新基建培育生態,造就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新的應用與創新正在涌現,城市對數據中心、物聯網、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在消費、醫療、工業、城市管理、政府服務等領域,豐富的應用與創新正在加速,智慧城市不僅僅是在物理世界上再加一個數字層,更重要的是用數字技術實現原有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智能城市孵化要素整合,生成應用創新,實現產業躍遷,豐富新基建的內涵和生態系統。
張雷建議,第一,以人民為中心,對智能城市進行頂層設計。智能城市要建立開放包容的數字化體驗,綜合考慮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一切以人民為中心。頂層設計要克服各自為政,打通信息孤島,實時動態管理好城市的信息流、社交人流、交通流、物資流、基礎設施流。智能城市可以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整體長遠規劃,借助市場機制推進新基建。
第二,建立城市智能操作系統,高效實現新基建要素融合發展。通過智能物聯網,真正實現新型要素的融合。基于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建立起一個“城市智能中臺”。這個智能中臺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統,一體化地實現物聯網接入、數據處理、智能算法、應用賦能。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建設,而城市之間的數字化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城市智能中臺”能夠固化智慧城市領域的最佳實踐,貫通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的數據合作,也可以有效地形成智能城市群,增強城市應對各種事件的靈活性和韌性,彌補城市之間的數據鴻溝。
第三,智慧城市要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讓“新基建”更綠色。中央多次提出“綠色智能”的新基建。智能城市需要考慮數字化與低碳化的結合,把短期經濟刺激與可持續目標結合起來。未來城市的能源體系,需要建立在可再生能源與智能技術融合的基礎上。全球80%的能源消耗在城市,城市產生了大部分的碳排放。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將繼續擴大這一比重;與此同時,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卻能幫助更好地擴大綠色能源使用。從國家到各地方政府,在大規模投資新基建的同時,通過智慧城市,建立起一套相應的減少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的考核和追蹤體系。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