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有報道稱,恒順醋業標注為健康飲品的兩款產品恒順香妃醋和枸杞醋,配料表中顯示含有食用香精、枸杞香精等添加劑。這明顯違背了其在2014年推出醋飲產品時提出的“6不添加”主張,即不添加防腐劑、色素、糖精、香精、醋精、碳酸。
對于恒順醋業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恒順此舉雖有背誠信,但尚不屬法律意義上的欺詐,畢竟,它在原料表上注明了香精添加,行為嚴重性略低于通常所理解的虛假宣傳。不過,企業未兌現承諾的食言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光彩的事,免不了遭同行和消費者指戳,品牌信譽也會丟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要醋飲產品中的香精用量符合國家標準,就沒問題。事實上,不添加香精等食品添加劑,除了在宣傳上占點便宜,反倒在產品差異化方面失去優勢,而且還會增加成本。恒順此次變卦,或許正是受成本利潤的影響。
正所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恒順當初之誤,并非指其幾年前一時沖動殺入醋飲市場,而是指它信誓旦旦喊出“6不添加”的口號。現在民間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諸多誤解,一提食品添加劑就反感,甚至將其與“不安全”“有害健康”直接掛鉤。與這種誤解相伴,“不添加”“零添加”成為追求和時尚。而一家整天跟食品添加劑打交道的食品企業,不能理性客觀地對待食品添加劑,卻去順應民間非科學的時尚,這在邏輯上就出現了問題。
醫學上有個“衛生假說”理論,大意是說,每個人都知道要注重保持清潔,但過于追求干凈衛生反而可能會對人體健康不利。從哲學角度看,這一理論還包含了“無過無不及”的辯證思想。明白了這一點,完全可以在食品安全領域形成一套“安全假說”理論。事實上,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企業,推崇“不添加”“零添加”,其邏輯起點是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但這種起點是錯誤的。首先,前文已經說過,食品添加劑是被允許添加入食品的,只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使用就安全無虞;其次,社會上之所以有許多人形成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的觀念,是因為有一些不法商家不按國家規定要求使用,而這必然導致產品不合格,從而使得人們容易在添加劑和不合格之間畫上等號。顯然,問題的根源不在添加劑本身而在對它的使用。
如果商家不按國家規定超標使用添加劑,這是“過”,那么另外一些商家打出“不含添加劑”“零添加”的牌子,就是“不及”了。過猶不及,都跑偏了。“不含添加劑”宣傳的問題在于,一方面,它含有否定添加劑在現代食品工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潛臺詞,這當然是錯誤的;另一方面,即使食品真的不含添加劑,并不意味著這種食品就一定是“純天然”的,也不意味著它就是“安全”的。因為,食品安全取決于人及人對待食品安全的態度和行為,而不取決于食品添加劑。
事實上,關于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的宣傳已經很多,但民間的誤讀似乎并未因此消除,反倒一再加深了。這種“深刻”的誤讀,其實是比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更讓人擔憂的問題。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但民眾若形成了對食品安全的非理性認識,并固化為一種左右其判斷和行為的“理性”,這不僅不利于我國整體食品安全環境的改善,而且會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看來,要糾正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非科學認識,除了要求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還得做好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的普及、宣傳等“正名”工作。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