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地攤重回街邊,百姓喜大普奔。
從宏大敘事角度講,地攤經濟重啟,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擴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稍往深里一想,就發現一個小地攤兒,確乎事關“穩”“促”“保”之大局。就攤主而言,雖說是做個路邊生意,但這也是就業;雖賺不了奔馳、奧迪,但這也算收入;雖說不是朝九晚五,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就消費者而言,攤邊消費不用花費多少,卻能開開心心,可謂有能力有意愿,不知不覺間就以實際行動為拉動經濟作出貢獻。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考慮到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中國急需促動起來,重新展現被疫情暫時“凍結”的活力,此情此景,每一個小地攤,都是激活因子。地攤的“煙火氣”,氤氳著讓生產生活加快全面恢復的氣息,這里面有生機,有希望,也有深刻的硬道理。
當然,地攤經濟的“煙火氣”,不能煙味太重、火氣太沖,應是“最撫凡人心”的人間煙火。而“凡人心”所需“撫”者,無非就是安全、衛生、可口、可心的凡俗之物。不過,就目前的地攤經濟來看,“撫心”更多還是一種理想,現實中的“地攤貨”存在著不少讓人“鬧心”的問題。
有媒體報道,剛剛放開擺攤限制后,一些地方就暴露出許多問題。有地方的夜市經營沒幾天就因“臟亂差”被有關部門要求關停整頓。從各地反饋情況看,地攤問題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垃圾亂扔,道路被堵,假劣太多。報道評論稱,關于地攤經營的政策松動了、放開了,不等于是放棄管理了。如果地攤改不了這些毛病,“煙火氣”不能撫人而是熏人,就很難健康發展下去,最終也難逃被自己“熏死”的命運。
基于這種現狀,有學者提出,地攤經濟應進行升級。第一要進行觀念更新。提起地攤經濟,很多人眼前會浮現出城管與攤販在街頭不斷上演的“貓鼠游戲”,這也讓人將地攤經濟與窮人經濟、低端經濟、落后經濟掛起鉤來。所以,想要發展地攤經濟,必須要改變人們此前形成的刻板印象,對其進行去污名化。要讓人們認識到,地攤經濟同樣是正常的經濟形態之一。它更具包容性,更加貼近一般市民生活,更能體現地方特色與風土人情。地攤也可以干凈衛生,也可以出精品,健康發展的地攤經濟同樣可以成為“城市風景線”。
但是,地攤經濟要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獲得社會認可,這不是一廂情愿的事,只要求別人同情支持是不行的,關鍵是從業者本身先進行觀念改變、理念蛻變。正如學者指出,歷史上的地攤經濟,確實存在門檻低、價格低、質量也相對較低的情況。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百姓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都顯著提升。如果地攤仍只提供質量低劣的產品和服務,很可能無人問津。因此,地攤經濟需要跟上發展的步伐,需要在多方面進行升級。不僅要提高貨品質量,追求價廉的同時也要盡量做到物美,而且要做到整潔衛生,健康安全,服務到位。
地攤經濟升級,除了攤主努力,還需要政府助力。各地政府要真正認識到地攤經濟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將其當作一項民生工程、系統工程來建設,既要精細管理又要優質服務。政府部門要深入了解地攤經濟經營者、參與者、消費者、管理者等利益相關方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需要傾聽民眾對于相關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服務水平,在保證必要的標準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服務流程。另外,可以結合發放消費券等財政支持手段,引導、刺激人們在地攤經濟方面增加消費。
我們期盼著地攤經濟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聞到它“煙火氣”中充盈著幸福的味道。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