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干出個樣來!”
——陜西省市場監管系統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王 梅
“只要我們沉下心、想辦法、抓落實,困難就能克服,扶貧工作效果就會越來越好!”帶著這樣的信念和情感,陜西省市場監管系統駐村扶貧工作隊贏得了村民們的認可,也得到政府的肯定。在陜西省委組織部、陜西省扶貧辦組織的2019年扶貧工作考核中,陜西省市場監管局龐國鋒被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該局邊偉、張紅晨兩位同志和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楊成全、省纖維檢驗中心張靜等被評為優秀工作隊員。
用扶貧資金形成良性循環
“依靠扶貧資金,村里養了豬、種了香菇和黃芩,村集體經濟增加了13萬元,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渭南市蒲城縣罕井鎮武儀村村支委雷變倆說。
從2018年8月駐村開始,高效率利用扶貧資金就成了工作隊最操心的事。龐國鋒帶領工作隊的邊偉、高曉軍一起,研究適合當地產業扶貧的好模式。
“我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激勵貧困戶從事農業生產,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把村集體經濟收入再用于扶持貧苦戶,形成了良性循環。”龐國鋒說。
一部分扶貧資金用于幫助石鳳源養殖合作社建起了武儀村標準化養殖場,共同與龍頭企業簽訂了代養協議。豬養好,企業有保底收購價。除了合作社自己的收入,村集體經濟每年也增加4.5萬元。借助蘇陜協作和“陜西省市場監管局扶貧產業園武儀村香菇生產基地”資金,村里建成了56座標準化出菇棚、一座500立方米儲藏間,還注冊了“鴻雁菇菇”商標。村里發動香菇種得好的農戶搞承包,并鼓勵承包戶雇傭貧困戶在棚內勞作,也鼓勵貧困戶以租賃方式種植香菇。村集體經濟增收部分先期承擔貧困戶的租賃、菌棒等費用,也承擔一半的雇傭費用。免除了貧困戶付不出租賃費、原料費,無法種植、銷售的苦惱。
此外,工作隊還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專程到村上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利用省局捐贈的40臺電腦、電腦桌,建成武儀村“拔窮根”電商服務平臺,為農戶銷售拓寬渠道。與此同時,還發揮實體店的作用推動銷售。對接零售門店多、品牌影響力大的華潤萬家超市,與蒲城縣武儀村、鹵安村、黃家村簽署了扶貧產品產超直采意向合同,使這3個村成為該超市“扶貧助農產品采購基地”。
這些措施在發展當地產業的同時,帶動了66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貧困村鎮大多位于偏遠處、大山深處,信息閉塞,與外界交流也少。產業扶貧的同時,扶貧干部們也在想辦法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
張紅晨在大山深處的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力建村扶貧,任扶貧工作隊隊長。看到貧困戶無錢看病、教育短缺,她調動力量,組織了陜西省內知名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的專家前去義診;組織西安的優秀講師團到村里的學校,與當地的老師、孩子及村民們交流、探討,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知識; 聯系文藝團體走進敬老院,來到村里的活動廣場,讓多年走不出大山的村民們感受到文化活動的樂趣。
每逢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張紅晨就把村民組織起來,一起編排節目、一起演出。村民們都說:“這個扶貧女隊長真行!”
融入當地生活
楊成全是駐安康市嵐皋縣孟石嶺鎮豐景村的扶貧工作隊長。該村距離他家300公里,又全是山路,單程就要7個多小時。因為交通不便,他一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為了拉近與村民們的距離,盡快融入當地生活,他一到當地就買了輛舊摩托車,經常騎著上山尋訪貧困戶。曬得黑黢黢的面孔、樸素的裝束,他儼然就是個村里人。
山區的每一戶離得都比較遠,很多山路還比較陡,去一戶人家就得大半天時間。
“一周一聯系,一月一走訪,一年一慰問,幫扶一個產業,解決一個具體困難。”這是楊成全定的目標。他說:“這樣可以隨時走訪,及時掌握情況,以最快速度解決問題。”
貧困戶方加念從高處摔下,造成骨折,家里還有九十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楊成全第一時間趕到方加念家,送他到縣城醫院及時救治。高天順的妻子患重病在西安住院,醫療費用很高,楊成全即刻匯報給院領導號召單位員工捐款,3萬余元捐款第一時間送到了醫院。
張靜是駐咸陽市永壽縣馬坊鎮許家村的工作隊隊長,他針對貧苦戶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因戶施策。紀萬福、許生廠都是七十歲左右的兜底獨居老人,身體硬朗,張靜分別幫他們買了4只布爾山羊,現已發展到十幾只。張靜還幫沒有勞動力的7戶兜底保障獨居貧苦戶,翻新粉刷屋內墻面,更換了老舊線路,配備了必備的家具用品。
對貧困戶的體貼,也讓貧困戶們與扶貧干部有了親人般的情感。一次,一位貧困戶打電話希望楊天成到家中來一趟。楊天成匆忙趕過去后才明白,原來是貧困戶做了好吃的,請他品嘗。楊天成臨走時悄悄在他家的枕頭下放了200元錢。
“還是非常想念那里的鄉親。村民們時不時會告訴我又買了雞,雞蛋賣了多少錢,孩子上學了等等事情,希望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剛剛回到單位的楊天成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