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一些外貿出口企業遭遇國外買方取消訂單。為此,不少外貿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在內銷上尋求出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作出政策安排,這對于有意出口轉內銷的外貿企業來說,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意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短期看是幫扶外貿企業破解內銷難題,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的應急之舉,但用戰略的眼光看,這樣做也是促進內外貿易有效貫通,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長久之道。
近些年,國內市場需求正在加快釋放,承接出口產品轉內銷的能力和潛力也在增長。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的投資帶動,如各地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為機械設備、電機電氣設備、精密儀器等出口行業帶來了新機遇;一方面又得益于國內消費升級,以前限于消費能力在國內缺乏市場的出口產品有了更大的內銷需求。同時,基于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模式逐漸崛起,也為外貿企業打通了直接面對國內消費群體的銷售渠道。
一些外貿企業看到國內市場的變化,也已經開始著手轉內銷的工作了。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提供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中旬京喜啟動出口轉內銷幫扶以來,短短兩個月內新入駐的外貿企業就超過1萬家;從6月1日至6月17日,京喜上外貿商家的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過100%。可以預見,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特別是在《意見》實施后,會有更多的外貿企業考慮面向國內市場,在轉內銷上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不過,隔行如隔山,內外兩重天。出口轉內銷,一個“轉”字遠非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盡管目前出口轉內銷具有一些天時地利條件,但真正“轉”起來還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甚至一些企業會“轉”不過去,陷入困境。要知道,外貿企業走出口轉內銷之路,并非現在才有,有學者分析以往的經驗教訓指出,由外轉內,至少要遭遇3個難題:一是市場環境不同,拓展銷售渠道難、形成品牌效應難、業務轉型升級難;二是生產模式不同,外貿出口主要是訂單式銷售,轉向內銷后相當于整單變零售,供貨商變銷售商;三是可能受到知識產權影響,一些外貿產品的設計、技術、款式屬于國外客戶,在國內銷售需要取得許可授權。
顯然,出口轉內銷并不只是由外而內空間上的轉變,也不是由線下向線上電商化的轉變,而是一種從經營理念到市場策略的全面轉變。出口轉內銷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等全方位的調整與改變,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外貿企業在此次疫情沖擊下要盡早實現轉危為機,就需要主動加速自我轉型。比如,在生產上,對產品設計創新和生產流程進行調整,向柔性生產方式轉變;在渠道上,用好用足政府和電商平臺企業的各項扶持措施,盡快熟悉和融入國內市場銷售體系。
當然,外貿企業能否“轉”成功,還要看政策支持力度夠不夠。現在《意見》出臺,提出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等措施。這表明中央政府的支持態度是十分明確的。接下來,地方政府和各級相關部門落實《意見》,并出臺更細化和更具可操作性的支持措施,比如搭建轉內銷平臺,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精準對接消費需求等,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尤為關鍵。只有用足用好各項政策措施,全力穩企業、穩就業,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才能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