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清香” 精準扶貧
山西汾酒原糧扶貧種植基地模式獲得成功
□ 本報記者 秦海峰
1300余萬元:自2010年起,對馬坊鎮進行扶貧幫困,累計投入1300余萬元的扶貧資金。
2億余元:2014年至2019年,累計投入2億余元,帶動沁縣1164戶貧困戶從事高粱種植,惠及沁縣及周邊縣共13個鄉鎮267個村1.4萬余農戶。
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演繹著汾酒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生動故事。汾酒用鮮明的戰績,在扶貧解困戰場上,趟出了一條農村產業精準扶貧發展新路子。
“擁有社會責任感,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早已成為汾酒上下的統一意志。”山西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說。
強化幫扶村脫貧內生動力
方山縣馬坊鎮位于山西省西部山脈,遍布土石與溝壑。由于缺乏能夠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穩定增長的產業,經濟十分落后。馬坊鎮31個行政村中有27個是貧困村,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自2010年起,汾酒正式對馬坊鎮進行扶貧幫困,投入1300多萬元為馬坊鎮新建、修繕村級組織陣地以及村內重要街道和活動廣場,增添醫療設備,并幫助當地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
2015年,汾酒派出5名“第一書記”分別進駐馬坊鎮5個貧困村,后又增派12名工作隊員駐村進行精準幫扶,強化幫扶村的致富內生動力。
2016年12月,汾酒在派駐“第一書記”基礎上成立新一屆扶貧工作隊,進一步強化精準扶貧、精準幫扶意識,從幫扶鄉鎮轉變為幫扶貧困村。
在馬坊鎮的馬坊、樹林則、西溝、赤街和赤街會5個貧困村,汾酒先后選派了40余人組建了5個駐村工作隊,全脫產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公司共派出193名黨員干部,對定點幫扶的5個貧困村964戶、4632人貧困人口實現了結對幫扶全覆蓋,于2018年年底5個村全部如期脫貧摘帽,使公司在方山的定點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7年,汾酒扶貧工作隊利用公司幫扶資金,在馬坊村投入60萬元安裝下水工程,在赤街村投入20萬元建設村文化活動廣場,在西溝村投入20萬元進行街巷道提質改造,在赤街會村投入資金20.08萬元,購買了能繁母牛18頭,支持有意愿養殖但苦于沒有啟動資金的貧困戶承包養殖,現已發展成33頭,年收益達8萬余元。同時幫助馬坊鎮村民們修建了衛生室、活動廣場、公廁、河壩等,改善了幫扶村的基礎設施,為后期產業發展及提升村民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汾酒扶貧隊還在當地發展西葫蘆、甜玉米、高粱、“青薯6號”優質馬鈴薯等種植業,以貸款、投資等方式發展肉豬、能繁母牛養殖業,投資建立服裝廠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并通過普及惠農政策等方式,讓村民享受政策紅利,實現了具有延續性的產業惠農模式。
以汾酒原糧生產為切入點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也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糧食需求大戶,汾酒自2015年起對山西省級貧困縣沁縣進行對口扶貧,在該縣建立起高粱種植基地,堅持以汾酒特有的原糧生產產業為扶貧工程切入點。
沁縣境內有黃河支流沁河,水資源豐富,僅水庫就有18座,灌溉著良田,也因此被稱為“山西水城”。沁縣共有18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13.7萬,沒有工業污染,是首批入選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名單的市、縣之一,具備汾酒“種出清香”的先天基因。
2017年,汾酒投入3000萬元扶貧款,用于沁縣汾酒高粱種植項目,目前種植面積已由最初的300多公頃發展到4000多公頃,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展至6000多公頃。每年秋收后,這些糧食就會被運到汾酒廠,作為綠色釀酒原料進入釀造車間。
為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汾酒還以優質價格收購釀酒高粱,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民的收入。2014年至2019年,汾酒累計投入2億余元,帶動沁縣1164戶貧困戶從事高粱種植,惠及沁縣及周邊縣共13個鄉鎮267個村1.4萬余農戶,其中貧困戶1257戶,當年單產增收515元。此外,汾酒還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種子、化肥,切實降低農民生產支出。
有觀點認為,農村產業精準扶貧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保障。汾酒發展的沁縣汾酒原糧扶貧種植基地模式、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對于當前構建新型經濟視角下農村產業精準扶貧發展新模式,具有十分顯著的優點和借鑒意義。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