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控 多元布局
“超本地化”模式有望成為零售業未來發展趨勢
□ 本報記者 鄭建玲
貝恩公司日前發布《“超本地化”下的零售行業:雙劍合璧的力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平臺用戶增速趨緩,以及人均利潤逐漸降低,中國零售業正在悄然發生轉變:越來越多品牌意識到打通全鏈路的重要性,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超本地化”模式逐漸興起,或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零售企業應從精準把控入手,建設線下渠道;著力多元布局,謀劃線上渠道。
本報告作者,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零售業務主席鄭碩懷認為,本世紀至今,伴隨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中國零售行業經歷了不同發展歷程。21世紀前10年,國內外大型商超百花齊放,這個階段,選址對于零售商格外重要;過去10年,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發展迅速,基于每個用戶的購物數據和消費習慣,商家得以更加精準地描繪用戶畫像,在這個階段,零售商不再局限于實體店選址,而是轉向線上營銷。當前,中國零售行業正在從“以渠道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且“線下+線上”相輔相成發展趨勢明顯。
目前,中國零售和消費品市場已突破10萬億規模,其中,各類與線下相關的渠道(包括到店消費和O2O模式)依然占據了 70%以上的市場份額,此次疫情更是加快了O2O發展進程。
貝恩公司此前進行的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各大主流O2O平臺日活用戶數實現翻番。基于此,在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用戶滿意度,是零售企業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貝恩公司建議,零售企業應發力以下3個方面,實現長足發展。首先,建立高效的商業模式。一方面,企業應當換位思考,深挖消費者需求,分析消費偏好,從而精簡商品品類,在供給端最大程度地發揮商品的價值。另一方面,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例如運營費用、辦公費用等,聚焦內部改革,亦可增加效率。其次,優化用戶體驗。疫情影響下,消費者追逐高性價比成為“新常態”,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格外重要。此外,便捷的購物流程、暢通的信息獲取渠道,都能夠提升用戶黏性和忠誠度。最后,創造規模效應。通過合理配置資金和資源,企業憑借定價優勢,得以提升用戶滲透率,保障持續的購買力和價值貢獻,將“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落到實處。
在線下線上渠道建設方面,報告也給出了建議。
針對線下渠道,報告認為,眼下,中國不少零售商對于各類線下渠道的定位不夠準確,困惑于如何分別進行布局。基于此,企業應圍繞成本和生產力建設線下渠道,做到精準把控。
首先是門店/前置倉。在地理上,門店和前置倉最貼近消費者,零售企業應當將大部分對于運輸和配送要求較高且易損耗的品類(如生鮮、水果等)置于門店/前置倉,從而保證商品的質量和送達時間。此外,受制于租金和人員等因素,從成本層面看,門店/前置倉中還適宜配置一些庫存周轉率較快的品類,例如紙巾等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其次是區域倉。與前置倉相比,區域倉距離消費者相對更遠,但是倉儲成本較低,而且往往還承擔著補給前置倉的角色,因此,適宜存放體積較大且與人們生活相關的商品,如糧食和桶裝水等。最后是中心倉。通常情況下,作為“大后方”的中心倉適合存放對于物流和配送距離不甚敏感的品類,如美妝、護膚品等進階商品。此外,庫存周轉率較慢/單品價值較高的商品,也適宜儲存在中心倉。
針對線下渠道,報告分析,如今,消費者在網購時往往可以“貨比三家”,甚至“貨比百家”。所以,零售企業在布局線上渠道時應當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案,力爭覆蓋消費者各個方面的需求。零售商可以充分發揮數字化工具的作用,持續追蹤用戶的消費數據(如復購率和消費偏好),及時提供符合其消費習慣和水平的一系列商品。
貝恩公司強調指出,雖然當前商業環境日趨復雜,但是企業若能合理運用數字化工具,打造有機的生態系統,定能實現破局突圍。零售企業應從了解目標客戶群、提供差異化的品類、建設高度靈活的供應鏈、打造全鏈路生態體系、持續追蹤并更新考評方式5個方面入手,持續變革,尋求發展機遇,不斷提高競爭力。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