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棟
熟悉的團隊游回來了,但熟悉中又多了不少新意,旅游行業更加注重結合跟團游需求升級趨勢,主動對產品進行優化和創新。同時為保障游客出游安全,制定相關措施。相對于以前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越來越多游客更傾向于把時間和金錢用在體驗上。
(據《人民日報》)
的確。經此一“疫”,旅游行業的觀念和消費者的心理都悄然發生了不少變化。一方面,雖然跨省團隊游放開,但防疫依然是開展相關活動的底線。同時,游客對環境衛生、服務品質乃至同團人數都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國內游要想擺脫困境、漸入佳境,除了要推出更多新產品,還得注重提升服務,其中除了要保障游客出游安全,實現安心游,還需關注出游細節,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這不只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權宜之計,也契合著旅游產品轉型升級的方向。傳統跟團游往往景點老套、路線僵化,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趕場式”的旅游不僅讓人身心俱疲,也使得行業缺乏應有的競爭力。不僅如此,餐飲住宿“臟、亂、差”常常成為游客的擔憂,而一些無良旅行社強行捆綁推銷活動,也頻頻制造出“人在囧途”的鬧劇。凡此“景觀”,不應再出現了。
其實,旅游是個講究“體驗”的娛樂方式。今天的國人已不滿足于“我去過”“我見過”之類的“炫耀”,而是更注重沉浸式體驗,更追求旅行的品質。這就要求旅游行業要與時俱進,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加快產品上線速度,以健康、安全、優質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游客對跨省旅游的需求,從而開啟從“推產品”到“拼服務”的轉型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
比如小團游高度定制化,符合忙碌的當代人“說走就走”的趨勢,又免除了千“旅”一面的無趣。又比如,在常規跟團游業務之外,可以考慮面向老中青三代、覆蓋自由行、主題游、高端游等多品類產品,以滿足游客不同需求。還比如,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多挖掘利用人文資源,設計歷史研學游、紅色記憶游、山水民俗游等文化產品,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元素,為游客提供多元選擇。
當前隨著多地跨省團隊旅游的回歸,消費者旅游需求正逐漸釋放,消費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僅旅行社的產品要升級,服務要提質,整個旅游產業鏈也要抓緊轉型。要抓住團隊游回歸以及數字化轉型契機,讓服務的意識更強一些、創新的腳步更快一些、供給的產品更多一些。如此這般,旅行在愉悅廣大消費者的同時,也將提升經濟社會的活力指數,實現最大的“公約數”。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