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生態設計國際論壇在津舉辦
聚焦汽車產業鏈綠色升級
□ 王 輝
7月30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主辦,中汽數據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汽車生態設計國際論壇暨車用材料國際論壇”在天津舉辦。本次論壇以“生態材料與汽車未來”為主題,來自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有關政府部門代表及專家學者就“建立健全汽車產品質量監管體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等內容進行深度探討。
一直以來,我國非常重視促進汽車行業綠色生態發展。自2015年設立“中國生態汽車認證”項目后,已發布49個認證車型,30余家企業將認證指標作為新產品正向開發輸入條件,推動汽車生態性能水平顯著提升。
據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介紹,今年中汽中心發起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模式的“中國生態汽車采購倡議計劃”,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目前已支撐17家企業成功申報綠色工廠,發布了14個牌號的低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材料,以及15家綠色標桿企業,形成行業示范效應。中汽中心還開展了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已完成2項國家標準研究、1個機理模型建立以及1個行業平臺搭建,為70余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提供低碳綜合服務方案,連續3年發布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研究成果。
中汽中心目前積極開展車內空氣質量車用材料,及耐腐蝕數據等領域體系性、系統性研究工作,組織起草了18項行業檢測評價規范;建成我國樣本量最大的車用材料數據庫,積累了1.5萬個材料牌號數據。同時,搭建了動態腐蝕預測、氣味設計預測、重量預測三大模型體系,建設了中國道路腐蝕性環境譜,實現基于氣味閾值及相圖的車內氣味的溯源,開發了車內空氣環境智能嗅覺分析儀。
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產業鏈綠色發展還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綠色供應鏈研究所副所長劉婷提出,政府要通過綠色采購,引領公眾綠色消費風尚的興起。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劉勝強認為,推進綠色交通協同發展要從三方面轉變。一是能源結構轉變,由傳統汽油柴油向電力、氫能更加清潔能源轉變。二是運輸結構轉變,客運和貨運要向公共交通、鐵路、水陸和管道更加清潔運輸方式轉變。三是運輸效率轉變,運輸組織模式向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更加高效的模式轉變。他建議,要制定協同控制減排戰略,可以考慮把排放發展戰略納入到汽車行業生產等環節。
針對當前我國整車及零部件生產環節VOC排放問題依然存在的情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大氣固定源處副處長王鳳建議,要通過源頭控制、過程控制、末端控制三方面解決VOC排放問題。
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規模和運輸能力在全球居于領先地位,但是在燃油經濟性和碳排放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依然有差距。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表示,需要從標準、技術、政策等三方面開展工作。研究現有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上,確定對應二氧化碳排放限值,以碳排放限值引領機動車生產和使用的低碳化,發揮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對我國交通運輸部門碳排放達標的支撐作用。
論壇期間,來自吉利汽車研究院、廣汽研究院、廣汽本田、一汽大眾等相關企業代表圍繞“健康智能座艙助力消費者健康出行”“汽車輕量化助力消費者安全出行”“涂裝防腐技術提升汽車產業發展能級”“關鍵材料數據服務汽車企業做強做優”等方面分享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