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展消費扶貧標準化試點
提供扶貧新業態新模式“上海實踐”
□ 本報記者 霍一夫
能不能用標準化的方法和手段,助力對口扶貧協作地區和對口支援地區消費扶貧工作?2018年以來,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探索農產品消費扶貧標準化試點,幫助對口支援地區改造生產鏈、暢通流通鏈、提升價值鏈。兩年的“上海實踐”證明,消費扶貧標準化確實非常有效。
如何直接聯結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產品,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當地產業持續發展,推動對口扶貧協作地區和對口支援地區產品深度融入上海和全國市場?上海隨易網絡有限公司(食行生鮮)承擔了上海外延扶貧基地蔬菜供應標準化試點項目,推出線上預訂、線下社區智能冷柜自助提貨的C2B2F(Customer to Business to Farm/Factory)生鮮零售新業態,形成生鮮電商農產品質量標準、食品安全管控標準、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服務標準等標準體系。通過反向定制路線、以銷定采和訂單式采購實現零庫存,降低流通環節成本,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基地到居民餐桌的無縫對接,實現外延(扶貧)基地與社區智慧微菜場的消費扶貧產銷對接,推動更豐富、更平價、更安全的優質蔬菜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帶動對口扶貧地區的貧困戶增收脫貧。同時,該公司將追溯體系作為扶貧有效工具,提供跟蹤追溯新技術,以實現對貧困地區生產的農副產品全產業鏈升級,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生產加工消費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通過二維碼追溯技術,為扶貧對象設立專有“二維碼名片”,做到一物一碼、一戶一碼。在對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的扶貧工作中,通過追溯系統先精準到基地,再精準到每一個立檔建卡的貧困戶,將扶貧產業信息與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準確對應,幫助當地貧困戶精準脫貧。2017年以來,該公司累計銷售遵義優質蔬菜400多噸,幫助291戶貧困戶建檔立卡,銷售額339.67萬元。
通過上海外延扶貧基地直采、社區直投、冷鏈配送、信息追溯等資源整合,實施產供銷一體化標準體系,在減少流通環節,控制和降低蔬菜的單價成本,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實現消費扶貧、消費脫貧。目前,食行生鮮已覆蓋上海全市14個區,近20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覆蓋超170萬戶家庭,累計銷售額已超6031萬元。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承擔的新疆喀什地區小南瓜產品種植和加工技術標準化試點,項目在喀什澤普依瑪鄉和賽力鄉累計種植推廣面積66.7公頃。結合上海的科技、檢測優勢和喀什地區優越的地理資源,將小南瓜農產品的種植加工與營養成分、功效成分和安全指標的數據檢測相結合,通過詳盡的檢測分析來篩選最優的種植、儲存和加工方案,最終種植并收獲高品質的小南瓜。小南瓜每公頃產量達到產22.5噸~27噸,其中以輝煌南瓜產量表現最為突出,每公頃產量達27.5噸。
該研究院依托科學數據分析新疆喀什的產地優勢,結合科學的推廣模式,建立標準化的種植、培育、加工規程,同時,協助建立從種子選育到成品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確保高質量南瓜產品的穩定產銷,通過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產業化新業態,“援疆小南瓜”走俏上海高端消費市場,幫助當地60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4000元。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