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豆“磨”出好日子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助力群眾脫貧致富見聞
□ 周常青
粒粒黃豆仔細挑,點點真情記心頭。小小黃豆,對李素梅來說,承載著改變她家命運的“大機遇”。
李素梅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西村鎮國橋村村民,在袁州區市場監管局扶貧干部的幫扶下,她靠一間豆腐作坊,磨出了潔白軟嫩的豆腐,也“磨”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每天像上了發條
日前,筆者來到“素梅豆腐加工坊”時,屋內豆香四溢。盡管天色有些陰沉,李素梅卻開心地哼著小調,和婆婆胡文華一起挑選黃豆。
“豆腐作坊開辦起來后,每天磨50公斤黃豆,大約能出120多公斤豆腐。由于我堅持誠信經營,做的豆腐質量上乘、價格公道,很受顧客歡迎。每天做兩次豆腐,大半晌時間就賣完了,每個月能有5000多元的純收入。現在我每天像上了發條一樣,做豆腐、賣豆腐,可有勁兒了!”提到收入,李素梅就低頭抿著嘴笑,手上可沒閑著,快速挑選著黃豆。
“多虧區市場監管局幫扶干部出主意,幫我兒媳在家門口找了一門生計。”胡文華興奮地對筆者說。68歲的胡文華有3個兒子,和自己一起居住的小兒子有智力障礙,小兒媳李素梅因腳有殘疾,一家人生活很困難。“小兒子家有3個孩子,全靠我種田種地、上山采摘、幫別人打短工貼補家用,可我能力也有限,一度都快揭不開鍋了。”胡文華說。
“家里蓋的幾間簡陋房子沒錢裝修,全家收入不到2000元,大兒子小時候經常生病,我和丈夫又都賺不到多少錢,經常在家抹眼淚。”李素梅對筆者說,最困難的時候,帶兒子去診所看病打針都要向鄰居借錢,“那時候心情真的是很絕望,一天到晚人都沒勁兒,感覺就是在‘熬日子’,是市場監管扶貧干部給了我們全家生活的希望。”
點燃起生活激情
“我們的掛點干部在走訪中發現,胡文華許多年前就學會了做豆腐的手藝,但以前由于資金緊張,只是做給自家人吃,擔心銷路問題不敢也沒有條件擴大生產。”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在國橋村掛點的第一書記肖暉介紹。
為了幫助李素梅一家人盡早擺脫貧困,過上美好新生活,掛點市場監管干部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鼓勵支持她把豆腐做好,為自家生活帶來轉機。
考慮到李素梅家的實際情況,幫扶干部為她申請了產業扶持資金,幫她改造了環境和生產場所條件,購置了漿渣分離機等設備,買足黃豆,籌建起豆腐坊,說服她下決心大干一場。同時,掛點干部還幫助她辦好小作坊登記證和營業執照,向她講解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叮囑她原料要有采購清單或采購合同,要向供應商索票索證(黃豆抽檢報告),不得加工變質、霉變、腐爛、有雜質的黃豆,加工時原料要清洗干凈才能生產,對生產的豆腐要送樣檢驗。最為關鍵的是,掛點干部利用本局基層市場監管分局食堂較多的優勢,主動幫她對接系統內的食堂和區政府的兩個食堂,讓其采購李素梅的“扶貧豆腐”。
2019年7月1日,“袁州區西村鎮素梅豆腐加工坊”正式營業,當天生產的豆腐與豆渣銷售一空。這讓李素梅一下子點燃起了生活的激情,對生活有了新期盼。
靠勤勞過上好日子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把大兒子送到了距家較遠的鎮上去讀書,我們夫妻倆也在鎮上租了房子陪讀,我要趕緊把豆子挑完,趕去鎮上給兒子做午飯。”李素梅說,從給兒子看病打針都要借錢,到現在自己可以在外面租房陪讀,這一年來的變化,放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她信心滿滿地對筆者說:“雖然腿腳有缺陷,但我一樣可以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磨’出好日子。”
“李素梅家庭生活的變化,也給村里其他村民帶來了觸動。現在,村民們都在想辦法改變生活狀況,整個村子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肖暉說,“下一步,市場監管幫扶干部準備引導李素梅把生產的豆腐推向更大的市場,在穩定現有訂單的情況下爭取擴大銷量。同時,我們想通過李素梅一家的變化,在全村開展宣傳,鼓勵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靠開辦豆腐作坊走上致富路的李素梅,在眾多貧困群眾中很具有代表性。家庭負擔重、孩子多、自己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啟動資金,更害怕產品賣不出去、投資的錢打水漂……如果沒有外力的驅動,眾多的李素梅們可能就是這樣熬下去,不敢去突破貧困的禁錮。好在有眾多的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扶貧干部深入鄉間,駐扎在貧困一線,給貧困戶們送技術、籌資金、想銷路。
在未來的日子里,國橋村在市場監管掛點干部們的幫扶引導下,一個個貧困家庭將走向新生,更多的李素梅將迎來美好的新生活。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