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攀云梯” 助推“凌絕頂”
河南新鄉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鏈現代化
□ 王圣志 劉懷丕 張浩然
豫北小城新鄉,以“新”為名,因“新”而興。近年來,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片區,河南省新鄉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強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成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以“創”為馬,爭做“頭部”企業
今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其提供高精度吊裝轉運的是衛華集團。這家在新鄉土生土長的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自主研發的防搖擺技術把擺幅從80厘米降到5毫米,起重機搖身一變成為“起重機器人”。
“這得益于公司600多人的科研團隊。”衛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俞有飛介紹,公司推行任職資格管理體系,根據能力、貢獻等匹配相應資源,科研人員的待遇在全國同行中居于前列,創新有活力,才能牽引公司不斷壯大。
以衛華集團為代表,新鄉市聚集了起重機整機生產及配套企業1100多家,100噸以下起重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培育出國內起重機行業前三名的企業。同樣是依托科技創新,新鄉還打造出銀金達集團、科隆集團、華蘭生物、新航集團等一批在各自行業內位居頭部的企業。
在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的產品展臺上,筆者看到該公司研發出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功能性納米水性油墨等綠色環保材料。這家公司與行業領軍團隊共同研究,成功開發出聚酯原料,成本較進口低30%。
“技術創新是公司發展的動力,是滿足市場需求的發動機。”該集團董事長閆銀鳳說,公司先后組建了河南省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創新中心、河南省功能聚酯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研發平臺,旨在集聚創新資源,保持行業龍頭地位,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厚植創新土壤,打造“攀云梯”
被譽為“中國電池工業之都”的新鄉,目前擁有50家電池及相關產業的規上企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新鄉市政府牽頭成立了河南電池研究院,搭建服務于電池及電動車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等一批領軍人才。
“研究院成立以來,突破了一批制約電池工藝、關鍵材料設計研發與工程化等方面的重大瓶頸。”河南電池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德預說,為電池企業研發創新提供共享平臺,促進了相關項目合作落地。
除了河南電池研究院,新鄉市還擁有中科院數字經濟技術產業研究院、中紡院中原分院等新型研發機構15個,數量在河南省位列第二。近年來,新鄉市構建國家、省、市梯次化各類創新平臺900多家。
新鄉市視人才為戰略資源,先后出臺了“牧野英才”“名校英才”“牧野工匠”招才引智計劃。今年4月,該市又出臺創新“新八條”,拿出“真金白銀”對高水平創新人才培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職務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等進行獎勵和補貼,同時建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
此外,新鄉市還打出以競聘上崗為主的管理體制改革、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科創成果分配改革等“組合拳”,有效提升創新熱情。原本負責高新區主導產業和項目建設的史玉華,在歷經高新區主導產業和工業增加值增速從56%提升到89%后,其職級也實現“三年邁三步”,從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到科學技術局局長,去年又被聘為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目前,新鄉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40多家,是2016年獲批國家自創區時的3倍多。
“雙鏈”融合,鞏固提升產業鏈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醫療耗材企業駝人集團1月接到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應急攻關項目。當時,防護設備使醫療人員面部勒痕創傷,護目鏡霧化嚴重影響救援,引發社會關注。駝人集團緊急調集研發人員攻關,兩個月就拿出了解決方案,相繼研發出新型防護頭罩、防護服、口罩等產品。
“我們原來不生產防護服、口罩等產品,由于疫情防控期間的攻關創新,使公司補充了在醫療耗材領域的產業鏈。”駝人集團副總裁陳文喜說,公司擁有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創新給公司延展、強化產業鏈提供了不竭動力。
駝人集團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新鄉市以電池電動車、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醫療器械等產業為依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了全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用好國家自創區的‘金字招牌’紅利,全市財政科技支出近3年平均增速達30%,不斷加強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了產學研無縫對接。”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說。
數據顯示,2019年,新鄉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44.1%,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7.96億元,同比增長116%。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