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代華
近日,浙江麗水縉云縣搞了一個別具一格的“頒獎儀式”。但與普通意義上的頒獎不同,“獲獎”的相關單位負責人走上臺領獎時,往往都“抬不起頭”,因為他們拿到的“獎勵”,是因工作效率太低而獲得的“蝸牛獎”……
(據《成都商報》)
“獎”,是一個閃光的字眼,“獎勵”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獎”的意義了。據《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記載:“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衷,以獎亂人,孤之望也。”這是最早的關于“獎”的記載。
通常情況下,“獎”是正向的激勵,獎勵的果實是甜美的。然而,浙江麗水縉云縣卻“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反向激勵”,獎品特別,竟然頒發“蝸牛獎”,兩單位因效率太低“獲獎”,而且縣委書記親自頒獎,這讓“獲獎單位”領導“面紅心跳”坐不住。
“蝸牛獎”頗具新意。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燈泡要玻璃。人很看重“臉面”,你批評指責我,我可以不買賬,我行我素,不予以理睬。可是一旦“另類獎品”被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下,不僅“丟臉丟大了”,而且可能會引起關注,后果很嚴重。
設立“蝸牛獎”,是一種管理創新。時下,有一些政府和行政部門,缺失執政為民意識,責任擔當不夠,在其位不謀其政,有其責不干實事。他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之舉,廣為群眾詬病。這樣的干部,不僅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且還損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應該說,“蝸牛獎”是對“懶政慢牛”的最好鞭撻。我們不能總是“鞭打快牛”,更要“鞭打慢牛”,如此才能體現賞罰分明。“蝸牛獎”倒逼政府行政機關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促使他們轉變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能,真正樹立精心服務好群眾的意識。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