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鈴就是命令 時間就是生命
——記山東省青島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團隊
□ 本報記者 朱文達
“警鈴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解困就是使命”,這是山東省青島市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團隊人人牢記的工作宗旨。在該市延安三路的一座辦公樓里,這支充滿朝氣、平均年齡不到27歲的公益服務團隊,全年365天無休、全天24小時堅守崗位,保障島城居民乘梯安全,助力平安青島城市建設。
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團隊是青島市電梯安全應急和監管中心旗下96333平臺的核心團隊,于2017年12月建立。據統計,青島市96333平臺自運行以來,共接聽熱線電話30273個,日均31.34個;處置困人事件4720次,日均4.89次,解救被困群眾10011人。
黨建引領 群團合力
“96333平臺建立之初,第一時間成立了黨支部,并不斷規范完善黨建工作制度,明確支部內部職責分工,抓好制度落實,增強黨組織的活力。”該中心負責人李成波告訴記者,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思想武裝,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增強了廣大干部職工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據介紹,該中心團支部、工會、婦女團體在黨支部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以爭創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省級文明單位為目標,形成了干事創業的澎湃動力。
“您好,這里是青島市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李成波告訴記者,96333平臺的話務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上,他們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服務被困乘客,因為他們牢記著“警鈴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解困就是使命”。
針對雷電、大風、雨雪、高溫、高濕等天氣極易發生電梯困人故障這一問題,該中心應急調度團隊利用公眾號平臺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在2018年“6·13”暴雨險情中,該團隊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一方面及時增加96333熱線坐席人員,從6月13日17時至21時30分,處置電梯困人故障33起,解救被困市民58人,到達現場平均用時20.27分鐘,現場平均救援用時7.79分鐘;另一方面,協調青島市特檢院向地鐵二號、三號線各派遣兩名專業技術人員,協助相關單位做好電梯安檢工作,保障電梯盡快恢復運行。
數據精準 技術支撐
“96333平臺建設初期,我們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經驗少、人員少等困難,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短短幾個月,就采集了全市電梯數據,并進行精準定位,為應急調度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圓滿完成了平臺建設任務,使其于2017年12月9日順利運行。”李成波自豪地說。
平臺建設完成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電梯基礎數據的更新、維護同樣龐雜而繁瑣,需要精準而細致的服務。一個聯系方式的錯誤,可能無法有效調度救援力量快速抵達救援現場。為了確保系統內數據精準,青島市96333平臺的工作人員經常一天都放不下手中的電話,忙時更顧不上喝口水,只為確認脫保電梯的簽約維保單位等信息無誤。
青島市96333平臺還高度重視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全部人員均取得了電梯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該平臺還積極參與《電梯應急處置平臺數據歸集規范》等標準的起草,關注杭州、上海等城市物聯網、智慧電梯等解決方案,深入研究最新電梯政策,用具體行動詮釋“及時 精準 高效 專業”的工作方針。
青島市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團隊自成立以來,已先后開展“電梯安全公益講座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以及電梯安全動漫大賽、電梯安全應急演練等活動近40次,并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提升市民安全乘梯意識,打造了“安全乘梯、和諧萬家”的公益品牌形象。
青島市96333平臺工作人員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志愿行動詮釋著“愛心、用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精神。王君是該中心應急處置平臺的接話人員,經常在夜班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一次,在為青島市五四社區居民進行公益授課時,她發現居民對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的話題非常感興趣。雖然這已經超出了電梯應急的范疇,但本著對居民負責的原則,她還是耐心講解,受到了市民的稱贊。
“青島市96333平臺的工作人員將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電梯應急救援工作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一部分,為把平臺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省內一流的應急處置服務平臺而不懈努力,為市民安全、便捷乘梯而不懈努力。”李成波如是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