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10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未來15年(2021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關鍵技術項目支撐、零部件體系支撐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規劃》著重強調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動力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開發創新。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重視關鍵技術研發,很大程度上受過去我國汽車工業走過彎路、有過教訓的影響。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長期以來處于核心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匱乏等發展困境階段。為擺脫對外資企業的技術依賴,我國抓住全球經濟轉型發展的契機,推動汽車產業走上新能源發展的道路,試圖經過努力實現超越。10多年的探索實踐表明,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目前,我國純電動汽車產業規模上以絕對優勢穩居全球第一,并拉動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與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鏈初步建成。不過,從整體技術水平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在全球市場處于“第二梯隊”。
毋庸諱言,在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電機、電池、電控)技術領域,我國均存在明顯短板。以電機為例。我國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的汽車電機產業鏈,其中在電機的功能密度、高效驅動范圍等關鍵指標方面與國際差距不大,但在實際操作中的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較大“鴻溝”。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行業缺乏經驗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工業基礎薄弱。盡管電機所需大多數材料已經實現國產,但一些關鍵元器件仍需要進口。比如直流電轉交流電所用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開關,目前其核心技術大多為歐美及日本廠商所掌控,我國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要知道,小小的IGBT元件占電機控制器成本約1/3,占電機整體成本15%到20%,造不出來它,難免有被“扼喉”之危。
看到行業領域存在的短板,也就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必須要吸取內燃機產業發展歷史中的教訓,重視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主控芯片及軟件架構等方面的研發,力爭盡快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產業鏈。對此,《規劃》已經作了安排。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規劃》出臺之后,最要緊的還是落地實施。
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還存在一些浮躁之氣,許多企業太過看重銷量數字,少有長遠打算,難以沉下心來搞研發。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趨勢,但是技術的發展必須要遵循“循序漸進、水滴石穿”的原則,很多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也不是國家出臺某個政策就立馬能夠出成果的。要知道,掌握核心技術沒有任何捷徑,只有真金白銀地投入和扎扎實實地努力,才能收到成效。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