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作坊提升改造進行到底
——食品加工小作坊創新監管的甘肅實踐
□ 張蘭周 馬 計 楊柳崗
生產設備簡陋、環境衛生差、從業人員法治意識淡薄,一直都是食品小作坊被人詬病的地方。如何打造高標準食品加工小作坊,有效規范食品加工生產經營行為,確保消費者能夠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甘肅省市場監管局突破傳統監管模式,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新方法。經過一年多的奮戰,如今食品小作坊實現了“脫胎換骨”大變樣:全省15132家食品小作坊中有6157家完成提升改造,18家小作坊升級改造為食品生產企業,建立42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基地。
強化服務 助推提檔升級
小作坊要真正擺脫小、散、亂的整體現狀,最有效的途徑是向大、聚、整上靠攏,加強小作坊綜合治理和規范提升。
2019年,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印發了《甘肅省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年提升計劃(2019-2021)》,從生產加工環境、工藝流程、加工業態等方面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分類建立了食品小作坊“一坊一檔”基礎檔案,詳細掌握了小作坊的數量、產品種類、基本條件、質量安全狀況等,確定了使一批規模型食品小作坊向生產企業發展、食品小作坊生產經營向集中化發展、地方特色小作坊向品牌化發展的路子。
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將“明廚亮灶”“食品生產透明車間”“陽光倉儲”整合到“隴上食安”智慧監管平臺。目前有548家食品小作坊加入該平臺,將小作坊從“幕后”搬向“臺前”,接受社會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違規生產、非法添加、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了食品安全。
張掖市探索實施“設計流程布局、提前介入規范、嚴把審查關口、檢測技術介入、追溯平臺倒逼、強化日常監管”等措施,設計制作了13種不同業態小作坊流程布局圖,嚴格按照加工區域、原輔料(庫)、洗消間(區)“三分離”標準改造經營場所。
岷縣對具有當地代表性的豆制品、手搟粉等9大類2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建立生產記錄和銷售臺賬,完善了電子一票通開票制度,為全縣各類食品加工小作坊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樹立了標桿。
民勤縣對所有小作坊進行“戶籍化”管理,嚴格落實“一證一照一書一牌”(小作坊登記證、營業執照、食品安全承諾書、從業人員健康狀況和信用信息公示牌)管理制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依法取締小作坊36家,改造提升146家,實現“打擊取締一批、規范發展一批、轉型升級一批”的整治目標。
疏堵結合 打造社會共治格局
讓小作坊在陽光下生產,是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具體表現,克服加工食品“憑感覺、靠經驗”的落后觀念,就要抓好小作坊從業者的教育和培訓,督促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和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是必備措施。
眼下,甘肅正全力培育打造100家“省級示范食品小作坊”,實現“一縣一示范”“一類一標桿”,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典型,通過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新帶舊、以好帶差的示范帶動方式,督促小作坊共同達到“管理制度規范、生產條件規范、過程控制規范、生產記錄規范、信息公示規范”的要求。鼓勵小作坊聯小做大,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檢驗。從品牌、標準、名特優食品作坊、非遺保護、中華老字號等多維度,推動食品小作坊從加工價值向品牌價值、文化價值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把小作坊升級改造、集約發展、品質提升、品牌創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緊密結合,通過投入支持、政策扶持,加快推進小作坊轉型升級。
重拳出擊 勇于亮劍打“黑”
“黑作坊”是食品加工小作坊提升改造路上的絆腳石。
“要全力保障小作坊提升改造的成果!”在近期召開的全省食品生產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工作推進會上,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慶邦下了“死命令”:要對食品加工“黑作坊”堅持零容忍出重拳,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處取締一處,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對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為原料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重拳打擊;對無證無照、生產設備簡陋、工藝落后、衛生條件差、達不到食品生產要求,又不愿意改造的生產主體,一律停業整頓,直至取締。
據統計,自去年開展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以來,甘肅省已立案查處和關停573家軟硬件設施較差、不符合登記條件的食品小作坊,依法取締和查處生產加工黑窩點96戶。
改造提升 多方受益共贏
提起改造提升后的效果,張掖市高臺縣小毛酸奶加工坊老板小毛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說:“原本小作坊的競爭就很激烈,今年在縣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我們投資14萬元擴大生產規模,購進風淋門、滅菌機、發酵柜、高溫消毒柜等設備,通過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制作保質期一周的原味酸奶,備受消費者青睞,預計年純利潤能達到10萬元。”
“小作坊提升改造有利于提高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意識,幫助其建立品牌意識,不但讓經營者信心滿滿,也讓消費者放心。”高臺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12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提升改造,同時,對有升級空間的食品加工小作坊開展幫扶指導,引導其向產業化、規模化、企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涌現出了“羅城面筋”“鄉里娃”等知名地方特色食品。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