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學安
記者從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獲悉,該省正以“技術懸賞”的形式,向全社會求解企業技術難題。截至目前,已征集發布的技術難題數量約800個,懸賞金額超過2億元。目前已公開發布的技術難題主要來自長三角地區企業,涉及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等多個重點領域。征集解決方案將采用揭榜掛帥、專家挑戰等方式。
(據11月21日新華報業網)
眾所周知,中國每年的技術發明、技術專利規模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申請專利,2017年達到了138萬項,占全球申請專利總量的四成,位列全球國家排行的首位,然而,如此規模的專利,大都處于“閑置”狀態,甚至走不出實驗室。有數據表明,中國專利的轉化率僅為10%,專利資本化的比例就更低。如此一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獲得的專利,沒有能夠轉化成現實生產力,也沒有能夠對經濟發展和企業創新產生應有的作用。
長期以來,企業因為人才、研發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對于技術需求如饑似渴,而高校和科研機構雖在專利發明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卻難以形成現實技術能力,由此導致產學研用之間嚴重脫節,有技術能力的沒有生產能力的“兩張皮”現象愈演愈烈。而“技術懸賞”則是一種很好的嘗試,能夠通過打造一個平臺,讓企業需求與科研人員精準對接,讓科研人員與科研成果更好地擁抱市場。
以“技術懸賞”的方式來解決研究機構、高校和企業之間在技術合作方面的脫節問題,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解決方案。江蘇省以“技術懸賞”形式向全社會求解企業技術難題,前期線索收集期間,已有數百家企業上報需求,超過5000名行業專家等待“配對”。要切實發揮出科技創新的作用與價值,就必須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制度,提升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水平。
毋庸置疑,“技術懸賞”不僅能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還能為科研人員面向市場需求開展研究提供指引。也就是說,供需兩端在“技術懸賞”模式下得到有效銜接。既能讓企業的技術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研究機構、高校的技術專家,也能找到更好地發揮技術才能的機會。尤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那些“躺在”實驗室或者閑置的專利技術,有可能得到更加合理的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術懸賞”是多贏之舉,值得推而廣之。
《中國質量報》